曾华容展示剪纸创作的过程。
【核心提示】
57岁的曾华容是一位剪纸人,她常有的工作模样是手握一把美工刀,俯在一张红纸上创作。与常人不同的是,她仅用一只左手,就能剪出美丽而精致的剪纸作品。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她的巧手下,一幅幅动物像栩栩如生,一个个人物造型活灵活现。
【人物介绍】
姓名:曾华容
年龄:57岁
来自:彭山区
职业:剪纸
全靠自学 独臂女将工笔画和剪纸融合
曾华容作品1
“嬉闹的小孩”、“羞涩的姑娘”、“顽皮的小猴”、“盛放的牡丹”……11月9日,走进曾华容的家,记者看到的是一个红色的别样世界,而创造这个世界的是一把美工刀、若干张红纸和一只长满茧的左手。
今年57岁的曾华容出生于书香世家,1岁时的一次意外,改变了她的人生。
“妈妈是教师,父亲在文化馆工作,他们工作很忙没时间照顾我。”曾华容回忆说,1岁左右她被送到奶奶家,但奶奶当时在糖酒公司上班,两个叔叔搞机修,也很忙,难免照顾有疏忽。一次,曾华容意外掉到火盆里严重烧伤,造成右上肢肢残。
生活给了曾华容磨难,但她从未抱怨,仍用坚强的微笑面对。曾华容说,尽管只有一只手,她做得却一点不比别人差。从小到大,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难不倒她。
大学毕业后,曾华容到了彭山文化馆从事图书馆工作,后来岗位调整开始从事民间工艺。为尽快适应新角色,从1997年开始,她开始钻研剪纸艺术。
“一切都靠自学。”曾华容说,她从网上、书上到处了解,发现北方剪纸抽象粗犷,而南方剪纸相对细腻具体,她想要将这些特点加以融合,剪出自己的特色——将工笔画和剪纸融合。
凭着不断努力,曾华容的剪纸技艺进步神速。为了剪纸更精微逼真,她经常对着花瓣、树叶、飞鸟、游鱼长时间观察。很快,曾华容成为文化馆的剪纸能手,一把美工刀、一张红纸到了她手里,就能变成精美的剪纸作品,栩栩如生。
匠人匠心 “一纸一刀”的艺术世界
采访中,曾华容向记者展示了剪纸创作的过程:她拿出一张红色的纸,在背面用铅笔快速地勾画了一下草图,然后拿起美工刀,在纸下面垫上一块板便开始创作。
“剪纸看似简单,实际上工序繁多。”曾华容说,从构思、拟草图、拓品到雕刻,再到最后一道工序粘贴,都要求一丝不苟、毫不松懈。
构图时的工笔画虽工序繁杂,但凭借其从小的绘画功底以及耐心的品质,一幅画虽用时较久,但完成创作不成问题。可剪纸画对于曾华容来说,要困难很多。由于少了右手的配合,雕刻的时候不仅不容易固定纸,还易将其揉皱。在摸索实践中,曾华容将蜡光纸换成卡纸,剪纸工具也从单面剃须刀变成更适合自己的美工刀。
剪纸时,曾华容要将头埋得很低,并用右肩压着纸,再用左手慢慢地将图案雕出来。每调一下,就用肩膀挪一下纸,整个过程缓慢却娴熟。
曾华容说,只要一有时间,她就浏览网络、书籍,看到一些好的美术图和雕刻作品就不断揣摩,再经过自己的构思画下来,慢慢地制作成剪纸。
一摞红纸、一把刻刀、一只手,刀起无声、刀落纸屑迸出。曾华容告诉记者,通常她的一张剪纸作品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而如果一刀落错,就会让心血白费。
20年来,因为剪纸,曾华容换了无数把刻刀;因为剪纸,曾华容的手指磨出了老茧;因为剪纸,曾华容的视力大不如前。正因为她对剪纸的专注和付出,她的件件作品才更显匠心独运。
曾华容作品2
传承技艺 期盼剪纸文化得到弘扬
曾华容醉心于剪纸艺术,她的作品细腻而柔美,充满了艺术感,观赏者也为之赞叹。
“剪纸作品贵在传神,没有思想情怀的剪纸,技艺再精湛也‘活\’不起来。”曾华容介绍说,经过几年的沉淀,已有一手娴熟的剪纸技艺,而后她又开始有意识地往作品中注入民俗文化、时代气息,追求剪纸的内涵和神韵,这让剪纸作品更加丰富深刻。
这种把手工作为艺术来追求的执着精神,让曾华容的剪纸作品技胜一筹。她的作品先后获得四川省首届残疾人艺术节优秀奖,四川省民间艺术(剪纸工艺)优秀传承人等,她的个人剪纸作品展也在举办。
通过作品表现时代精神是曾华容剪纸的特色,也流露出她对生活的感恩情怀。曾华容说,感恩生活给予的一切,人生的多次起伏,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成为剪纸灵感的源泉。
数年如一日的勤奋刻苦练习,让曾华容的剪纸水平不断提升,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有不少人提出要购买她的作品,但都被她婉拒。
曾华容表示,她更希望更多人关注剪纸艺术,将其传承和弘扬。她还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让社会上那些遭受挫折和困难的人不要妄自菲薄,能勇敢站起来,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曾华容作品3
新闻推荐
传播法治精神 做文明的使者 ——记彭山区首届“十佳志愿者”刘统华
“十佳志愿者”颁奖现场。本报记者廖文凯潘杰文/图刘统华已经年逾五旬,他是市公安局彭山区分局民警,在担任彭山区社会治安志愿者协会会长以来,他始终坚持立足本职岗位,传播法治精神,奉献志愿者力量,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