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彭山新闻 > 正文

青山绿水背后的生态财富 本报记者 周淑萍 刘娟 文/图

来源:眉山日报 2016-08-20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有产业,更有青山绿水。

8月13日,几位手持相机的摄影师打破了彭山区保胜乡天柱村的宁静。在一阵“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之后,一个人突然惊喜地尖叫起来,“太美了,这是我们拍摄这么多村庄中感觉最质朴、最生态的一个村庄。”殊不知,这个被青山绿水环绕的村子其实是个以生猪养殖为主的村。但走进该村,却闻不到丝毫的异味。天蓝、地绿、水碧背后,村民们的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充满了诗意。

一个循环系统实现财富和环境双赢

农村面源污染是发展中的一个“痛点”,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一直是个难题。8月15日,记者走进美丽的天柱村,探寻它独有的秘方。村支书盛荣前告诉记者,天柱村地处蒲江、新津、彭山交界处,周围山丘居多,生态环境良好,但前些年,为了增加更多收入,村里的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孩子。

要让村民回村发展,减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强村里的“造血”能力。2008年,天柱村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开始发展生猪养殖业。可生猪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成了该村两委干部面前的一个难题。如何攻克难关,在继续通过生猪产业致富的同时解决好养殖污染问题?2013年,彭山区畜牧部门在该村建起了3个适度养殖规模的示范小区,15户有意愿的村民得到了在养殖小区进行养殖的机会。“小区里设置了产床、限位栏等,实现了品种良种化、设备现代化、管理科学化、死猪粪便处理无害化的目标。”盛荣前说。

既减少了污染,又有经济效益,看到养殖小区带来的效益,该村群众纷纷扩大养殖规模,并在村两委的协调引领下,自费建起了养殖小区和排污系统,通过“沼气池—化粪池—储液池—干湿分离棚—水污分离分级沉淀—还田还林”模式,实现生态化养殖,并签订了《养殖污染治理责任书》,实行严格的考核。如今,该村生态养猪的经验已越来越成熟,生猪年出栏头数已达1.2万。养猪大户王翠英高兴地告诉记者,她家炒菜、烧水、照明都用沼气,“我们家产的沼气可供好几户人家用呢!”

一种新理念开启产业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通过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天柱村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虽然与邛崃、新津接壤,但该村与成都周边的这些乡村依然存在差距。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产业发展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可喜的是,去年7月,彭山区为该村派驻了一名“第一书记”彭杰,为村里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动力。

据了解,彭杰曾先后担任过义和乡和凤鸣镇的党委书记,刚从彭山区社保局局长的岗位上退下来。考虑到他多年的工作经历从未与乡镇、基层和老百姓分开,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组织上便将彭杰派到天柱村。为了更好地促进村里发展,彭杰干脆将锅碗瓢盆和铺盖全部带到了村委会,在这里驻扎下来。吃住都在村里,与群众的交流便多了起来。

得知村里还有两条路没有硬化,村民出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彭杰说,要想富,先修路,必须尽快解决路的问题。为了说服群众修路,彭杰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拉家常、话发展,短短几周,每人400元的集资款就收齐了,加上区财政奖补资金,很快,村里一条长2.6公里,宽3米的道路就建成了。

路修好了,村里的土地也成了外地客商眼中的“香饽饽”。村里不少土地流转出去栽植了柑橘,蜜柚,群众致富门路渐渐多了起来。业主的纷纷入驻,也为天柱村带来了技术、市场和新品种。加之有水源,有生猪粪便处理过的“肥料”,如今,天柱村已栽种1200多亩晚熟柑橘新品种,村里的人均收入还达到了10800元。

一份感情让群众住得好更生活得好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彭杰对群众始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担任“第一书记”后,他更是将村民当朋友,与他们拉家常、谋发展。今年45岁的张志全,家庭经济困难,房屋破烂不堪,是村里的典型贫困户。为尽快让张志全脱贫,彭杰多次到他家走访,并为他重建了房屋。如今,谈及自己生活发生的变化,搬进新居的张志全高兴得合不拢嘴。“要不是彭书记和村上帮我修了房子,前些日子下暴雨,我都没地方住了,我打心眼里感激他们。”张志全说。为了鼓励张志全更好地生活,彭杰还时不时到他家走访,叮嘱他搞好生产,尽快成家立业。如今,在彭杰和当地干部的努力下,天柱村的贫困户也由2014年的80户177人变成了现在的21户46人,今年上半年已脱贫12户。

“群众要住好,更好生活得好。”针对村里没有文化广场的现状,村里决定在村委会旁边修建一个大型文化广场。目前,该广场已完成了土地平整,预计10月份将建成使用。“我们村是全区最早兴起坝坝舞的村,文化广场修好后,将为群众提供一个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产业起来了,青山绿水留住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在天柱村村民眼中,他们的中国梦正在照进现实。

新闻推荐

。仅有35万人口的彭山区,是我国首批命名的中国长寿之乡。为打造一个优美的城乡居民宜居环境,让每一个人都幸福长寿,今年以来,该区先后投资4500万元,着力城乡环境

秋雨连绵,仍无法掩盖彭山城乡的美丽景观。仅有35万人口的彭山区,是我国首批命名的中国长寿之乡。为打造一个优美的城乡居民宜居环境,让每一个人都幸福长寿,今年以来,该区先后投资4500万元,着力城乡环境...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青山绿水背后的生态财富 本报记者 周淑萍 刘娟 文/图)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