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春光明媚,眉山市彭山一中(以下简称“一中”)迎来一场高中教学的研讨盛宴——四川省教科所刘涛所长率领覆盖8个学科的专家团队12人到校指导教学工作,眉山市教科所专家、彭山区教育体育局领导、彭山区教研室教研员参与指导。8个学科24位教师各显神通,呈现了风格多样的常态课堂,受到与会专家、老师的一致好评。刘所长对一中特有的远程直播改良课堂给予好评,并要求一中将做法和经验传到省教科所的网站,供全省远程直播办学的高中学习、借鉴。这无疑是对一中科研兴校成果的充分肯定!
省级示范性高中彭山一中积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升办学品质为目标,以培养“德高品正、博学敏思、创新笃行”的人才为宗旨,以科研兴校为抓手,让一中学生综合品质不断提升,升学质量稳步提高,连续8年获得眉山市、彭山区教育教学质量特等奖及一等奖。2015年学校被教育部认定并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当年又成功创建为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校、四川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
精选科研课题 开辟发展之路
一中的发展曾一度陷入困顿之中,办学理念与时代脱轨,面临生源竞争压力,教育教学没有特色,老师学生心茫然,百转千回路难寻。2012年转机终于到来,新任校长王洪伟带领新的领导班子,重塑一中的精神砥柱,聘请专家进行顶层设计,定下科研兴校的策略。
由此一中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申请立项了省级课题《基于全面贯彻高中教育改革精神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研究》。几经研究、论证、推翻、修订、再论证、再修订,最终确定了课题的研究方案及内容。
该课题在研究实践中指导了学校的办学,逐步形成分层选择、分层培养、分层训练的模式。分层选择是指通过学校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层次等理性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学校为学生提供写作、英语、绘画、舞蹈、音乐、播音、体育、礼仪、管理、职业技术等的兴趣培养,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发出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分层培养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选择、学生专业层次、学习成绩层次进行分层培养,在文化课学习的同时,逐步加大专业课的学习,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效用性;分层训练则是以一年为一个层阶,完成兴趣培养、专业学习、专业提升的系统学习,参加国家的高层次选拔,进入专业学校进行深造。在这一模式下,一中充分地实行了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让教学更具针对性,教育也更有效果,学生的精力逐渐投放在各类学习中,而学校的社团建设、文化建设也随之风生水起。
该课题在2015年8月获得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阶段性成果三等奖。目前,课题有序进行,并已接近尾声。
打造特色课堂 实现自主高效
提升质量,要从课堂入手,高效课堂模式、策略、课程等的研究对提升课堂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中根据学生的生源情况,进行了分层分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教学的形式和课程。
彭山一中2008年与成都七中进行合作,针对学校中上生源创办远程直播教学班。开始,一中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是七中资源不好,而是本校生源与七中生源有较大的差距,课堂效率不高,跟不上节奏,做不完作业,学生的信心、动力等都逐渐消失,成为恶性循环。近年来一中领导班子大胆改革,取消直播,改为录播,教师对七中资源进行调整,在借鉴中取舍,在取舍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几经磨合,终于形成一中独有的远程录播二次融合课堂。
一中人将具体的做法概括为同步研讨、二次研讨、反思创新三大步。其中关键性的一步是二次研讨。两次研讨实际上是教师集体的两次备课,其中包含了三种融合,分别是教学内容融合本校学生学情;资源运用融入教师个人智慧和特色;课堂直播教学改为录播教学,融入本校教师课堂教学的手段和节奏。二次研讨、三种融合,大大提高了课堂质量,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持续发展。很多教师大受启发,自己设计出了不少的课例,利用两个班进行教学实践,比较不同课型的差异、优劣。录播教学无形中为老师们新型课堂的探索提供了平台,为教师们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大量的案例、数据。
如今,一中远程教学班,凭借扎实的课前打磨,灵活的课堂操作,适中的课堂节奏,扬长避短,全面提升了课堂质量。
开发校本课程 构建研课体系
一中除了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的校本课程,如《葡萄酒的酿造》《彭山地理考》《电影百年路》等之外,还组织教师们在周周清训练的基础上,根据高中各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结合高三训练的一些经验,研究开发本校知识“过手、巩固、提升”分层训练的校本课程。
学校认为,一切有关教育教学的科研工作,都应由实践来探索或检验。教科研的实践是课堂。因此一中根据学校教师的发展层次,构建研课体系,为老师引领示范、实践创新、课题验证、案例取材等提供平台。一中的研课体系在多次尝试中最后确定为四个部分:骨干教师献课、青年教师赛课、课题实践课、一般教师展示常态课。学校研课体系的建构有三大目标,一是每个教师能打造一节优质课,每个教师能上好每一节常态课;二是教师之间能彼此学习、交流,加强合作;三是借用研课平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课堂品质,为科研收集第一手资料。可以说一中的校园每天都有各学科的研课活动,其教学科研氛围日渐浓厚,教学品质形成并渐趋完善。
走科研兴校之路,必须要有一支具有科研素养的精英队伍。近年来一中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以培养德才兼优、有科研能力、敢于创新的教师为目标,经过精挑优选培训方式,形成了严谨有序的教师培训体系。目前,一中有专职教师160名,全部本科学历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17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58人,四川省优秀校长1名,四川省名师1名,四川省优秀教师2人,四川省骨干教师8人,市县级骨干教师46人。正是这支优秀的团队,为科研兴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针对教育提出了“质量”二字。彭山一中将继续贯彻“科研兴校”的策略,在学校的办学中彰显科研的精神,在每一项有关教学的科研中,千淘万漉,精挑优选,吹尽狂沙,抓住提升质量的关键,回归教育教学的本质,让一中在科研兴校的探索之路上稳健向前,书写新的辉煌。
(稿件由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提供)
新闻推荐
昨日,眉山市彭山区发出了该区义和乡岐山村村委会的《***倡议书》,这个倡议邀请大家下单:委托者出资请该村的贫困户生态养殖家禽,并保证高于市场价回购。这是彭山区委宣传部选派到岐山村任“第一...
彭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