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眉山 今日彭山 今日仁寿 今日丹棱 今日青神 今日洪雅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今日眉山 > 正文

细说东坡 45件文物、170余件书法文献勾勒东坡印象

来源:眉山日报 2022-01-22 07:11   https://www.yybnet.net/

明王式《西园雅集图》卷(局部)。清余集《苏文忠公遗像》。南宋五曲金盏。展览吸引了众多“苏迷”前来观展。家长带领孩子观展。市民参观文物展。展览现场(局部)。

昨(21)日,“吾家东坡──苏轼题材文物特展·《苏轼书法全集》(四十五册本)图录特展”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式苏轩开展,45件珍贵文物、170余件书法文献邀你穿越千年,对话风流人物。

本次展品的时间跨度近千年,从宋代至现代,包含书画、碑帖、器物等,这也是三苏祠式苏轩文物展厅改造之后首次举办的大型展览。展厅里,苏轼的悲欢离合从“风流人物”“笔墨传情”“人间有味”“雅集清旷”四个单元娓娓道来,苏轼的书法艺术造诣从“学书历程”“情牵岷峨”“文士之交”“方外知音”“书坛遗泽”五个角度多元展示,后世“苏粉”围绕他而作的各类作品也悉数亮相。

藻荇交横,腊梅暗香。推开式苏轩大门,与苏轼“同游”,你的脑中,或许能勾勒出一个更加立体的“东坡印象”。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幸 王莉 罗端

张莉 马诗雨 文/图

寻相

系列“苏粉”画像 描绘心中的苏东坡

苏轼长什么样?对于一位距今900多年的历史人物来说,其真实相貌早已淹没于时光。展览的第一单元“风流人物”,便是展示各朝各代名家眼中的“苏东坡”。

本单元精选含有东坡先生形象的历代绘画、器物文玩等,其中有峨冠长髯的东坡,有竹杖芒鞋的东坡,也有泛舟赤壁的东坡。从中或可见到有“方瞳正碧貌如圭”“紫瞳烨烨双秀眉”“玉立如山老健身”“七尺顽躯走世尘”“岌岌堂堂,如山如河”的各色形象。千姿百态,其心若一。

“风流人物”单元的第一幅藏品是清余集的《苏文忠公遗像》。余集是清代乾隆年间进士,著名的画家、藏书家,“黛玉葬花”绘画的第一人。他尤善人物画,其笔下的仕女清新脱俗,备受世人追捧。

作为“苏粉”,余集在自己的作品跋文中形容苏东坡:“飞仙耶,此公。春梦耶,此公。”他化用东坡先生《赤壁赋》名句“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既大方赞誉苏东坡为飞仙,又表达出他对苏东坡的景仰之情。

《苏文忠公遗像》中的苏东坡,头戴乌帽,身穿长袍,胡须细密,神情慈善。根据苏轼的自述“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余集用流畅的线条勾勒了东坡饱满的面容和浓密飘逸的长髯,整个东坡的形象立体生动,似“飞仙”一样美好。

在众多“东坡画像”中,笠屐图是最常见的题材。相传苏轼在儋州时,外出游玩访友,中途遇到大雨,从农人家借来了斗笠和木屐,穿戴后在路上行走,模样狼狈,一路被人争相围观哂笑,却泰然处之,“自得幽野之趣”。此后笠屐图成为东坡的“标志性形象”之一。

此次展览,三苏祠博物馆展出了多幅东坡笠屐图。仪容脱俗,须眉洛洛,头戴笠,脚着屐,双手牵裳……无论是清代潘振镛的《东坡先生笠屐图》,还是清代沈燧的《东坡先生笠屐图》,抑或是清代张廷济的《东坡先生笠屐图》,其笔下的东坡先生形象均栩栩如生,农夫装束中透出几分道骨仙风,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逍遥世外、达观自在的东坡形象。

传情

刻写《醉翁亭记》 见证深厚师生情

古人笔墨,或叙离情别意,或询家人平安,或畅述胸怀,或切磋艺文,随手挥洒,不计工拙,却真情流露,真实自然。苏东坡是“文人画”的倡导者,宋代“尚意”书风的引领者。他的诗画率性而为、杂评有感而发,其书法笔力雄放、逸气横霄。正是在“造意无法”之中,我们常常能窥见一个真实、亲切的东坡。

本次展览的三苏祠博物馆镇馆之宝——苏轼书《醉翁亭记》宋拓本,是63年来首度展出。1959年,三苏祠成立三苏纪念馆,这本《醉翁亭记》宋拓本,由故宫博物院调赠给了三苏祠。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散文名篇,欧阳修也是苏轼的恩师。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苏轼出知颍州时,应滁州知州王诏之请,用楷书重书了恩师的名文。苏轼书此碑后有一段跋文:“庐陵先生以庆历八年三月己未刻石亭上。字画褊浅,恐不能传远,滁人欲改大字久矣。元祐六年,轼为颍州,而开封刘君季孙自高邮来,过滁。滁守河南王君诏请以滁人之意,求书于轼。轼于先生为门下士,不可以辞。十一月乙已,眉山苏轼书。”大意为苏轼担心恩师自书刻石的《醉翁亭记》字迹模糊,不能流传,滁州人想改刻大字,有求于己,自己作为先生门生,不可以推辞。

欧阳修与苏轼虽因科举而形成师生关系,但两人师生情谊深厚,惺惺相惜、互爱互重。欧阳修对苏东坡的喜爱与推荐,全然没有半点嫉妒,完全是发现人才的激动和开心。那时,欧阳修逢人就说:“苏轼的文章将独步天下!”他还对儿子说:“三十年后,没有人会记得我,就因为有苏轼这个人啊。”而苏东坡踏入仕途后一直不曾忘记欧阳修的教诲,政治上共进退、学识上共切磋、生活上共互助、精神上共慰藉。

公元1079年,苏轼三过平山堂,此时欧阳修已经去世八年了,睹物思人,一时感怀,写下《西江月·平山堂》悼念恩师。这首词后来成为历史上尊师重道的典范。

“通过《醉翁亭记》和本次书法展,大家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苏东坡。”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苏轼书法全集》主编曹建教授说,以《寒食帖》为代表的东坡书法,让很多人误以为苏东坡只会写行书。其实他的楷书写得很好,除了《醉翁亭记》,大家还可以看看此次展出的《表忠观碑》(拓本),气势雄浑!

曹建介绍说,写碑一定用楷书,但苏东坡传世的楷书较少。史料中也有记载,很多人找苏东坡写碑,他都拒绝了。“东坡为恩师的名文写碑,而且写得用心用情,可见两人感情的深厚。”

有味

一壶美酒佳酿 还原宋代本真生活

中国古代才华卓著的文人多如恒沙,有才名而又有生活情趣的文人却寥若晨星,苏东坡是其中最璀璨的那一颗。他富有生活情趣,追求“人间有味是清欢”;他“身行万里半天下”,尝遍人间美味;他以“老饕”自居,拟菜谱、做美食、酿美酒……他品尝着世间最美好本真的滋味。

所幸,东坡生于宋朝,这个将美发挥到极致、将生活品位提升到极致的朝代。宋朝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诗赋酬酒,丝弦佐茶,梅竹为友,歌舞为伴,及至山水园林、金石名物、琴棋书画,都达到了高峰。东坡先生懂生活、会生活、爱生活,他作诗、论文、挥毫、登山、泛舟、饮茶、抚琴、焚香、簪花……无论顺境逆境,都活得多姿多彩。

本次展览第三单元“人间有味”展出的东坡先生的饮食名篇与宋代生活器用中,四川宋瓷博物馆藏的南宋龙泉窑青釉葫芦形注子,是一种盛酒的器皿。这件龙泉窑的粉青釉注子,模仿葫芦的造型,一侧置曲流,一侧置曲柄,注身自上而下以小圆弧连着大圆弧,形成流畅而优美的曲线。这件粉青釉注子不仅釉色润如青玉,还全身开片产生器表如冰裂的艺术效果。

在宋代,过年走亲访友互道问候,邀三两朋友举杯共饮是沿袭至今的风俗,当时叫“别岁”。苏东坡在一首别岁诗中写道:“东邻酒初熟,西舍豕亦肥。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表示要与朋友“喝酒吃肉”,告别旧年的不如意。

苏东坡爱酒,但和爱饮酒的文人相比,他绝对是“轻量级选手”。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曾枣庄曾这样描述东坡喝酒:“苏东坡最开始是饮少辄醉,到最后只能把盏玩乐了。”

虽然酒量不行,但这丝毫不影响苏东坡对酒的喜爱,他常常自酿佳酿,邀请朋友品尝。他曾以蜜酿酒,写有《蜜酒歌》,“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可是让苏东坡“自我感觉良好”的蜂蜜酒却让朋友尝过后腹泻不止,原因是“蜜水腐败者尔”(载于叶梦得《避暑录话》)。

虽然有一段酿酒“黑历史”,但这不影响苏东坡成为酿酒大师。相传,东坡一生酿制成功的酒有十余种,他的《东坡酒经》里包含了制曲、用料、用曲等酿酒内容。被贬儋州后,苏东坡曾在新年之际用天门冬酿制成功了天门冬酒。如今,海南一带常饮此酒,并把它作为过年过节的宴饮佳品。

雅集

一幅《西园雅集图》 诠释人间清旷乐

古代文人的吃喝颇为讲究,有“以文会友”的传统,喝酒也定要喝出文化来,于是,“或十日一会,或月一寻盟”的雅集就成了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独特的现象。要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雅集,一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东晋绍兴的“兰亭雅集”,还有就是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北宋汴京的“西园雅集”。

午后,河岸浅草尽头,画竹茂密处,散发着自然的香气。头戴乌帽、身着道服的苏轼,正兴致盎然地倚着书案作书写字,驸马都尉王诜、蔡肇和李之仪在一旁望着他。另一边,一张大石案立于两棵松树缠绕之下,映得桌案上的一切都绿油油的,苏辙靠在石案旁,悠闲地侧头观赏。石案正面,李公麟正俯身在纸卷上画陶渊明的《归去来》图,黄庭坚、晁补之等人在旁围观赞叹。米芾则早已醉意朦胧,仰头在一块巨石上挥笔题字。秦观坐在树根上,且听且看,已不知身在何处。

此情此景,便是我们这些今人眼中的西园雅集。此次展出的三苏祠博物馆收藏的明王式《西园雅集图》卷,画卷纵35厘米、横346厘米。王式,明代长洲人(今江苏苏州),擅绘画,工细人物。该《西园雅集图》卷乃王式于清代顺治十五年 (1658)秋所作,此图沿袭了宋代院体画风,工笔重彩,人物刻画逼真、传神,山石点皴,楼台亭阁工整细致。后有康熙三十七年(1698)德成(字笠仙)补书的米芾《西园雅集图记》一文。

在王式的《西园雅集图》卷中,描述了元祐年间驸马王诜在府邸西园举办的文人集会,参与者除苏轼、苏辙兄弟和主人王诜之外,还有黄庭坚、秦观、张耒、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仪、郑靖老、王钦臣、刘泾、晁补之、圆通大师、陈碧虚。

此番文人集会最终由画家李公麟作画,米芾作记以记其盛会。米芾记云:“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在当时,这已经称得上是一条震动全国的文人聚会“朋友圈”,随后经过了持续千年的文化发酵,这次文人聚会已然成为垂示宋代文人生活的绝佳典范,成为当今打开宋世文化的密码。

延伸阅读

网络语言“呵呵”,苏轼竟然也在用

“呵呵”,被大家定义为新兴网络语言,常用于表示嘲笑、好笑、无奈等,曾当选年度最伤人的聊天词汇。而在千年前,苏东坡写文章时,却很喜欢用“呵呵”。

翻阅苏东坡留下的大量书简,短则十余字、长则百字,内容是军国大计加上鸡毛蒜皮,更有“呵呵”数十处以资调味。这两个字传达出了苏东坡写信时的心情,是一种不加掩饰的自得,内里也藏着他不得志时的几分豁达。他的心态似乎永远年轻,像个顽童。他在《与陈季常》的信中说:“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公无多奈我何,呵呵。”在苏轼看来,两人关系好,同睡一个枕头对睡眠也没什么妨碍。只要晚上睡得好,写词只是小意思。言语之间,俏皮中还带着一丝得意。

本次“吾家东坡──苏轼题材文物特展·《苏轼书法全集》(四十五册本)图录特展”展出的书法作品中,也出现了“呵呵”一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展览中发现挖掘。

苏轼“亲笔题写”展览题目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在《满庭芳·归去来兮》中,苏东坡表达了自己思归西蜀的强烈心情。苏东坡在眉山出生、成长、出发,然后走进中华文化的长河。于东坡而言,眉山是萦绕心间思之念之的故乡。

“以‘吾家东坡’为名,是三苏祠对东坡先生的缅怀和纪念,也是希望在东坡故乡呈现一位千古风流人物、伟大的东坡、可爱的东坡。愿你在东坡‘家’里,遇见心中的东坡。”三苏祠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展览“吾家东坡”四字也取自东坡手书。“吾”字取自于《赤壁赋》,“家”字取自于《春帖子词》,“东坡”二字取自于《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

东坡也“催婚”?

在“吾家东坡──《苏轼书法全集》(四十五册本)图录特展”部分展出了苏轼家书《与苏不疑佳婿帖》《与苏不疑亲情帖》《与苏不疑亲事帖》,这些是苏轼与其堂兄苏不疑的往来信件,主要是畅聊家常、以表思念。其中《佳婿帖》《亲情帖》《亲事帖》三封信记录了苏轼替堂兄向司马光之子司马康求亲之事。

《佳婿帖》中提到:“近因司马君实之子丧偶,试托范景仁与说,他亦未有可否之语……但恐其方贵,不肯下就寒族。”《亲事帖》中写道:“君实亲事,托景仁问之,未有报,恐是不肯。”这门亲事虽然没有结果,但也反映了苏轼心系亲人。

观展提示

展期:1月21日—5月5日

地点:三苏祠博物馆式苏轩

票价:凭三苏祠博物馆门票可免费参观。

新闻推荐

眉山市东坡区民政局 关于眉山眉州养老院限期整改的通告

2022年1月17日,区民政局联合区经信局、区司法局、区住建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等单位对眉...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细说东坡 45件文物、170余件书法文献勾勒东坡印象)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