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同时,眉山市还推进城周增绿、破硬建绿、见缝插绿等“八绿”建设,开展“绿色校园”“绿色阳台”创建等“五创”工作,实施沿路沿江“绿带工程”、城市“绿肺工程”、“集镇拥翠”工程、“百村绿色家园”工程,构建以森林为主体,乔、灌、草、花相结合的城乡绿化新形态。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新增城市公园绿地1万余亩,城郊园区绿地5000余亩;建成公路“绿带”148.15公里、“拥翠”广场30余万平方米、“绿色家园村”56个,新增绿地面积30余万亩、营造林40余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
荣誉见证努力。2019年11月,眉山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目前我国对一个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最高评价,是最具权威、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整体水平的荣誉称号。如今,“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美好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守护生态
“三长”治污成效显著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群众。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眉山最大的财富。”市委主要负责人明确指出,要保持绿色发展定力,打好“生态牌”。“绿色指挥棒”之下,五年来,眉山市创新实施“河长”治水、“田长”治土、“点长”治气“三长制”,推进生态环境提标提质、联防联治。
“河长”治水。以河流、湖库为基础,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落实断面水质改善目标,依法划定水功能区划,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对水体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的科学治理,大力实施全域安全饮水工程,切实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岷江干流眉山出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为Ⅲ类,青衣江水质保持Ⅱ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田长”治土。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建立预防、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田长制”组织体系。加强对电镀、造纸、化工、塑料等重点行业、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的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以及危险废物管控,强化土壤污染重点风险源监管。五年来,眉山市在全省率先创新采用“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市政污泥低温干化”的处理思路,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元模式”全国推广……
“点长”治气。以大气污染源头为点,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点长制”。强化工业企业废气整治、城市环境精细化管控、机动车污染防治等“五大攻坚”,强化科技支撑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不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截至12月27日,眉山市今年优良天数达318天,与2015年同比,优良天数增加49天。2020中国蓝天百强城市榜,眉山排名综合榜第五、成效榜第三。
推进绿色发展,没有旁观者。全市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强化排污者责任,提升环保意识,创建绿色家庭、学校、社区,推进创文创卫,推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格局在眉山市逐渐形成、不断提升。
依托良好生态资源,眉山市推行全域旅游、发展新兴产业、深耕绿色农业,源源不断地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逐步变成金山银山!
深化改革
高位推动领航前行
绿色,正成为眉山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绿色发展的鼓点正响彻眉山。
战鼓从顶层设计开始擂响。2016年,市委出台《中共眉山市委关于深化“三大工程”实施“五大行动”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眉山的决定》,全市绿色发展、美丽眉山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逐一明确。《眉山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眉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等相继出台,高位推动下,全市各级党员干部从“有任务”实现了“有作为”“善作为”。
以改革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成都都市圈生态环保联防联控联治,编制完成《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参与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机制;全面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及低效存量工业用地退出机制改革试点,积极开展“房地一体”登记和“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登记试点……改革破冰,为发展厚植沃土。
守护碧水蓝天净土,需要优化机制、压实责任,更需要法治护航。五年来,市城乡规划条例、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关于加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全市农用地污染防治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出台,捍卫了生态的方圆。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五年来,眉山市用一举一动、一点一滴,不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
知行合一,方能致远。从理念升华到体系完善、机制完善,再到实践检验……细数来路的点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正深刻改变着眉山,扮靓着眉山。
过往可鉴,未来可期!我们相信,眉山将会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新闻推荐
眉山东坡区苏洵小学开展国旗下教育活动12月21日,眉山市东坡区苏洵小学二年级15班开展了以“看绿水青山,品美丽眉山”为...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