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殷勇 文/图
◆清代,眉山科举考试考棚。1853年,四川学政何绍基到此督考。
◆1948年,川西眉山师范附属小学在眉山城内正西街东岳庙(今眉山川剧团剧场)诞生。
◆1953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立眉山师范附属小学”。
◆1958年,学校更名为“眉山正西街小学”,校址在今实验幼儿园内。
◆1962年,学校更名为“眉山县城关第一小学”。
◆1963年,学校由正西街迁入三苏祠侧(现三苏祠碑林),更名为“眉山县城关一小”。
◆1983年,学校更名为“眉山县眉山镇初级中学”。
◆1992年,学校更名为“眉山县苏祠初级中学”。
◆2000年,学校定名为“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2003年9月起,学校分年级陆续搬迁到成人中专、教师进修校和原眉山中学校址,学校一度呈现“一校三址”的格局。2007年9月,在市、区领导的关怀下,三个校区连为一体,历时四年的学校整体搬迁工作最终完成,苏祠中学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比邻古祠
学生从这里开始学做“三苏父子”
11月17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四川赛区面试选拔活动在东坡区苏祠中学举行,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214名选手沐浴着三苏文化,以诗会友,一决高下,共同营造了一场诗词文化的盛宴,尽显经典传诵魅力。
诗词文化盛宴落户苏祠中学,绝非偶然。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教育厅总督学傅明认为,《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门综艺类节目,以诗词为引,承接优秀文化。这样的理念跟苏祠中学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
多年以来,在传承三苏文化上,苏祠中学义不容辞。“学校文化建设,从环境、课程、活动中紧扣‘三苏文化’主题,凸显‘诗书城’校园特色。”学校校长岳家军说。
源自三苏的文化主题
“奋厉当世志,法度出新意”是学校的校园文化主题词。“奋厉当世志”的文化立意,源自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中的“奋厉有当世志”。“法度出新意”出自苏轼《书吴道子画后》中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旨在让学生、教师、学校都尽早树立起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要拥有“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在此基础上,还要在学习、教学、办学的过程中,在尊重规律、把握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灵活的变通、调整与创新。这样的文化主题意境深刻,富有哲理,贴近了学校的办学实际与三苏文化传承的责任,且把现有的办学成就和办学追求联系起来,有利于聚焦现有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发展的文化品牌。
看得见的三苏痕迹
来到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笔墨书案”之形校门,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和书卷味道;踏进校园,三块别致的大理石印章吸人眼球,“立乎大志、坚韧图强、无愧家国”的苏祠精神深嵌其中;抬头望去,以三苏父子的字“老泉”“东坡”“颍滨”为名的三幢教学楼,摘取苏东坡词作“御风”“清影”为名的学生公寓,体现了浓厚的三苏文化色彩;行走在苏祠文化长廊,一段段三苏名言警句、一个个三苏传说故事,丰富了学生对三苏文化的了解;校徽、校旗、校歌中三苏元素的自然融入,让学生天天耳濡目染,深受熏陶。
学得到的苏祠邻里
为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三苏文化,2011年,在三苏博物馆专家的指导下,苏祠中学组织教师开发出以展现苏东坡非凡成就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苏祠邻里》。教材分为6章48节,总计10万余字。了解东坡故里,增进家国情怀;走过东坡足迹,有了深刻感悟;品读东坡诗词,走进东坡内心;(紧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眉山讯(记者常坚)昨日,成都·眉山深化合作座谈会暨协同发展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在眉山市举行,此次共签署了23...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