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眉山新闻 > 正文

十年夜回母校,如今各自离去 一个都市“返校族”散群背后 青春散场?一种成长?

来源:成都商报 2018-12-06 01:37   https://www.yybnet.net/

2012年,萧然等人夜回母校 萧然供图

“学校和社会,如同两个世界,夜回母校,如同在时空隧道里穿梭。”

一群毕业生,常丢下上班族、商人等身份,和校友们夜回母校怀念青春:装学生、逛校园、买醉……次日一早,又返回单位上班。

十年似流水,这些校友们从毕业到工作,再到成家生子,夜回母校的次数越来越少,约从2016年9月起,再无人提议回校。

2018年11月,朋友要回母校招聘,群主萧然提议回校无人响应后,他把夜回母校的群解散了:我希望大家都能越过越好,不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压了,甚至没有压力。

其实,压力,萧然和校友们都有,只是大家已不用夜回校园这种方式来宣泄了。

校友们说,大家都已不再是刚毕业的学生,不会遇到不顺心就回学校找安慰,甚至轻易将心事袒露在外人面前。

A

组队

都市上班族

夜回母校逛校园

许多人第一次见到萧然,都很难把他和一个经常夜回校园的人联想起来。今年35岁的萧然身高将近一米八,又黑又结实,我们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正在后厨忙碌。2005年,萧然从川内一所大学体育系毕业后来到眉山,卖过汽车、房子,现在,除了在一家保险公司上班外,还是一家餐饮店的负责人。

而今年11月之前,他还有一个身份——“七星海棠”微信群的群主。母校位于乐山,海棠是乐山的市花,2006年,萧然创建了一个校友QQ群取名“七星海棠”,校友林全、杨军等陆续加入。

夜回母校,原本只是想回去吃宵夜。2008年,一次校友聚会后,意犹未尽的萧然提议回学校附近吃宵夜,几个人开始首次夜回母校。萧然发现,对于母校,大家充满了怀念和感情,校园的人在变化,但校园内不变的地标和共同的校园话题,是大家最看重的。“当初在学校,生活节奏慢,经济压力不大,同学间感情也纯洁,鲜有功利色彩。”

夜回校园的次数,越来越多。开始那一两年,只要有人在群里提议,很快就有人响应。“遇到有烦心事或压力太大时,回学校散散心。”这句话成了群公告。

回校做什么?萧然说,基本上就是逛逛校园,看看教室,学校宿舍晚上会熄灯,熄灯后,大家多会选择在学校附近的宵夜摊上喝酒,在半醉半醒之间,那些上班光鲜背后的辛酸、无奈都会毫无保留地说出来。醉了,找一间宾馆,次日一早,各自乘车回单位上班。

“学校和社会,如同两个世界,夜回母校,如同在时空隧道里穿梭。”萧然说,“熟悉的环境,但周围全是陌生人,那种感觉很奇妙,就像离家多年的浪子回到故乡一样。”

B

变化

两年无人回

回校群终解散

群成员一度达到60多人,回校的时间也慢慢被固定:晚上回去,次日一早回来上班。

为何要晚上回去?萧然解释,一来校友们基本上都是单身,下班后时间比较自由。当然,最重要的是,群里的校友们大多都刚出校园两三年,工作也不怎么好,“混得不好,不想给学校丢脸。”

在一次次的夜回校园中,大家的生活也发生着变化,有人买房买车,不再租房;有人更换工作,去了外地;更多的人开始娶妻生子,生活稳定。

萧然自己的变化,是从2013年开始,QQ群转移到微信群,30岁的他升级为人父,以前在群里下午三四点钟就积极组局的他,回消息越来越慢,回学校的时候也越来越少。

2014年的一次回校,萧然记忆尤深。当晚,他和几个校友还没逛完校园,家里就来了电话:小孩发高烧了。萧然打车往回赶,等小孩稳定下来,快凌晨2点了,想再回学校已不可能。

2015年,萧然有了自己的餐饮店,夜回校园也彻底结束。

多名校友和萧然差不多:大约2013年后,大家逐渐结婚生子,夜回学校的次数越来越少,退出群的人则越来越多,群内一天几百上千条留言的风光不再。

校友林全记得,以前,每年9月开校季是大家回校最积极的时候,但2016年9月自己两次提议回校看看,应者寥寥。

2018年春节,按照惯例,萧然要群里发微信红包,他数了数,加上自己,群里只剩下14人。

11月,群里有校友要回学校招聘,萧然最后一次提议回母校,无人响应。于是他把群解散了:我希望大家都能越过越好,不需要这样的方式来解压了。

解散群后,萧然心底五味杂陈,他说,感觉是在和过去告别,仿佛一个时代结束了。

为何解散?

1

妻子怀疑有外遇

不想家庭起纠纷

不再夜回校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萧然是忙于生意,林全则是不想让家庭起纠纷。

2007年大学毕业后,林全来到眉山一所培训机构当起了美术老师。2011年结婚,有了房贷,也有了更多的压力,平均一月回学校两次。

但婚后一年,两次回校彻夜不归激怒了妻子,认为他有了外遇。最终,林全带着妻子参加了两次活动,将“外遇”的误会消除。后来,要回学校,林全提前给妻子请假,每次请假时,他都说,这是最后一次。

但要不了多久,每次回校都能喝半斤多白酒的林全又会蠢蠢欲动。

“每次似醉非醉地走在校园里,那些曾在一起呆过几年的同学们仿佛还在学校,人影闪动处,如同当年行色匆匆的我们。”更让林全钟情的,是一种感觉,“夜里的母校,处处熟悉,人人陌生,无论怎样哭闹,都不会觉得丢面子。”

但林全妻子却十分不解:压力大需要发泄,有很多方式方法,为什么就非得回学校?

2015年春节,34岁的林全头上有了几根白发,血脂、血压等几项指标都在升高。从此,他再没有参加夜回校园的活动了。

现在,林全和萧然等人偶尔也聚会,但地点改在了萧然的店内,有时还会带着妻子一起。

2

有人不想回

大多不再冲动

工作的变化,也阻止了许多人夜回校园的脚步,比如萧然的师弟,32岁的刘云。

毕业后,刘云在眉山一家金融机构上班,2013年辞职做起了生意。“平日里跑项目、维护关系,喝酒的时候就多,夜回学校也是喝酒。现在挣钱才是当务之急。”说这些话时,刘云一脸平淡,就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

2012年毕业到眉山的杨军,一度也是夜回校园的主力军,自从2014年在单位当了中层后,回校的次数也逐渐减少。他说,夜回校园固然快乐,但代价也不小。次日回到单位上,要么宿醉未醒,要么无精打采,有几次开会险些打起了瞌睡。

不能为了夜回校园而耽误工作,有此想法的,不在少数。现在,大家的工作基本上都走上正轨,成家生子,对学校的眷恋也渐渐减少。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做事情也没有以前那样冲动了。

萧然说,群解散了,并不代表压力就没有了。

杨军说,现在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家人和社交圈,宣泄压力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会像以前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回学校找安慰。

心理专家

适应和妥协 是成长的过程

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宜宾市青少年心理咨询协会会长熊小冰表示,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压力太大时,就需要一些情绪的出口。夜回校园,仅仅是一种方式或渠道而已。但随着时光流逝,夜回校园的新鲜感和解决问题的功能逐渐弱化,凝聚力和归属感也在慢慢减少。无论是组队夜回校园,还是最后散群,都是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选择。

如今,萧然等人已能和生活达成一种平衡、妥协,这种需求也就降低了。熊小冰建议,要正视这种妥协。如果有条件地去妥协,就可以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创造更多的可能,继续往前走。

绵阳师范社会学老师蒋洪认为,萧然等人解散群,算一种情结的结束,也是一种成长。很多学生毕业后都会怀念大学,因为大家把校园生活同青春、自由、美好等联系起来。而离开校园后,工作、生活等压力和束缚会接踵而至。所谓成长,不能一味生活在个人的世界中,还要顾及家人以及工作给予自己的要求。

(萧然、刘云系化名)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蒋麟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12月4日起,眉山公交全线 支持微信扫码乘车

直接刷微信扫码乘公交。本报讯(张林记者廖文凯雷同)昨(4)日,记者从市公交公司获悉,从12月4日起,市公交公司车辆全线支持乘车码。...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十年夜回母校,如今各自离去 一个都市“返校族”散群背后 青春散场?一种成长?)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