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镇营盘村一公用垃圾分类投放点。
唐信红 聂仕权 本报记者 李勇军 文/图
奋蹄进取,白马当先。
前不久,在全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暨河长制和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上,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各区县认真学习借鉴垃圾分类的“白马模式”,并在农村、城市社区进行试点推广,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
白马镇是东坡区2017年启动实施农村垃圾治理提升工程的首批试点乡镇之一。该镇以此为契机,在市城乡环境治理办等市、区有关部门精心指导下,全面调研十年治理成败得失,从镇情民情实际出发,以提升垃圾分类处置水平为重点,聚焦“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着力建设“干净乡村、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全民参与、科学分类、资源再生、考核保障”的垃圾分类有效处理之路。
“金点子”征集:
升华村民自治机制,垃圾分类投放成为家喻户晓之事
“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群众是主体,无关痛痒的宣传动员,掀不起多大的波澜。但是白马镇很有创意,去年春节前后开展了一场‘金点子\’征集活动,声势响亮,群众参与相当踊跃,顺利打开了局面。”7月3日,东坡区副区长赵飞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既然群众是主体,那就要让群众说话,问计于民,把宣传动员做到百姓心坎上去、做到百姓关切上去,这也是乡村环境治理领域深化落实村民自治机制的一个尝试。这个办法今年已在全区推广。”
白马镇党委、政府向全镇干部群众发出号召,围绕城乡垃圾分类治理问题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广泛征集“金点子”,对评选出来的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1000元奖励。活动期间,镇环境治理办共收到“金点子”意见书2000余份,其中大部分来自村社干部和普通村民,还有100余份白马镇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投稿。
垃圾分类处置是农村垃圾治理提升工程的“重头戏”,“全民参与”则是这个“重头戏”的重中之重。该镇以“金点子”有奖征集活动为引爆点,着力宣传动员无“盲区”,持续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除在面上采取“坝坝会”、标语、宣传日历、告家长书、“小手拉大手”等的传统宣传方式之外,该镇还引导站所院校和企业开展“垃圾分类尝试抢答赛”“垃圾分类实用技能测试”等活动,各单位把活动简报和现场图片上报镇治理办,将会获得一事一议奖励经费。同时,设立“白马榜样”“优美农家”“文明卫生户”评比表彰制度,掀起乡村环境治理新高潮,层层进行分类知识普及培训,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人动手。
今年1月,镇上集中采购回来一批户用分类垃圾桶送到村办公室,农户只需缴纳20元就可以领回家。购置成本不足部分,由村级财务补贴。“没想到一天就发完了,马上又向镇上调回一批。现在,我们各家各户都用这种‘一桶双格\’的分类桶了。”铁炉村党支部书记何金学说,“这一回宣传动员工作确实做到家了,群众都动起来了,听说全镇今年发放这种户用分类垃圾桶已达4200多个。”
东坡区环境治理办主任李宏燕告诉记者,“白马镇今年的卫生费已从过去每人12元,增加为24元了。村民一接到通知就马上缴纳,没有哪个‘发杂音\’。平常巡查也感觉到,村民分类投放的自觉性确实普遍有所提高。”
“两次四分”法:
简便管用接地气,垃圾分类让群众搞懂而不是搞晕
“经过考察江浙等地垃圾分类治理经验,我们依据东坡区实际提出了‘两次四分\’的垃圾分类投放和收运模式,而各乡镇又要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两次四分\’的具体操作办法,突出简便、管用,让群众搞得懂,而不是术语化、复杂化、理想化,把群众搞晕。”赵飞宇说,“‘白马模式\’的推广价值就在这里。”
首先是农户初次分类。以农户为单位,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就地资源化利用。农户按照“能否腐烂”这个容易辨识的特征,将垃圾分为“易腐垃圾”“其他垃圾”两大类分格投入户用垃圾桶。同时,将不常产生、数量不大的“特殊垃圾”单独处理,比如:把“建渣”集中堆放或直接用于填坑铺路,把“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直接就近投放到公用分类垃圾桶,将“大件弃物”“秸秆枯枝”自行或委托送至村集中堆场处理……
其次是村保洁员再次分类,确保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其任务一是定时上门收集垃圾,对农户提交的“其他垃圾”进行再分类和分类转运,其中“易腐垃圾”运送镇处理站;二是对设置在公共区域的“四大类”公用垃圾桶的垃圾进行再分类和分类转运;三是对村堆场的“特殊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转运镇处理站。
这一“组合拳”,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实际操作问题。
该镇党委书记段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该镇这一套办法有几个要领值得分享——
从老百姓生活习惯和认知水平现状出发。“户分两类”简便易行,再循序渐进引导农户去分得更细更干净。“再分四类”管用达标,抓住保洁员(收运员)这个“关键少数”,培训方便,监管便捷,落地落实。
从白马镇农户集居化程度比较高的镇情出发。在扎实抓好源头分类的基础上,适当提升收运和处理环节的集约化程度,节省成本和土地耗用。在垃圾收集方式上,改农户自行投放联户垃圾集中池为上门分类收集和公区分类桶收集相结合。每天,特别订制的垃圾收集车音乐声会在村里响起两次。上门收集方便了群众,同时强化了“一对一”检查指导这一关键措施的落地性。同时,基本取消了已经超期服役的联户垃圾集中池,改在公共区域按一定服务半径设置“四分类”公用便民垃圾桶117处、垃圾分类集中转运点7个、大件垃圾拆卸点7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1处。从几个月运行情况看,新的收集方式综合成本比过去至少下降50%。
从数量最大、处理最难的垃圾治理出发。作为“中国脐橙之乡”和东坡区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白马镇每年产生的烂水果、烂菜叶等农业生产垃圾2万吨以上。镇党委、政府下决心首先治住这堆大垃圾,总投资60余万元的“有机物垃圾循环利用中心”已于今年3月投入试运行。这个中心日处理易腐垃圾2000公斤,可产生有机肥500公斤。有机肥一部分销售给种植大户,一部分免费提供给有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户和垃圾分类优秀农户使用。
可腐垃圾变“肥料”,大件垃圾变“材料”,建筑垃圾变“原料”,通畅的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渠道,不仅大大提升了垃圾镇内减量、变废为宝的能力和水平,更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治理的希望和魅力。
农户积分兑换商品:
尽职奖赏环环相扣,考核保障垃圾分类有效处理机制常态运行
特别订制的垃圾收集车音乐,每天两次在村中响起,恰似一道欢乐的集结号,居民们循声开门等候垃圾车到来。开着印有手绘垃圾分类知识卡通图案的新式垃圾车,万坡村保洁员胡得安觉得自己这份职业很光荣,他说,“只会开车转运垃圾不算本事,要能当好各家各户环境治理的军师、说话服众,才算‘牛\’!”
在铁炉村头偶遇赶场归来的村民何国珍,她说,“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没有闻到烂柑儿臭了,确实感谢政府办了一个大好事!”
好事做好,实事办实。
白马镇各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议定卫生费标准、保洁员聘用、督促检查方式等,形成决议并纳入村规民约,由村(社区)班子、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组织实施。落实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村(社区)班子成员包组,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党员代表、妇女代表、老协委员包户,指导农户垃圾分类,接受群众评议。设立“微信群”普通群众互相监督,举报一经查实,立即曝光,还要扣减分类积分。
该镇进一步完善环境治理考核办法,保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特别是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正常运行、落地开花。
村组对农户实行“周督查、月评比”。每周由党员、妇女、代表组成的督促考核组入户检查并登记,每月进行组域评比,每个家庭每月考核分值为10分,全年总分为120分。考核分值累加,年底达到60分以上者,就可凭考核结果到镇内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联盟,去兑换商品。
镇对村组实行“季考核、年表扬”。该镇明确将各村(社区)公共服务资金以及卫生费列为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经费,将镇级财政下拨经费列为对村社、农户的考核奖励资金。每月各村(社区)督促考核员入户检查分类情况,每季度镇组织村与村之间开展交叉互评。对名列前四名的村(社区),镇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分别给予奖励资金,作为该村农户积分兑换商品的经费来源。这种环环相扣、责任倒逼、奖赏引导的考评方式,很好地把参与各方的治理责任、管理责任、考评责任一起挂钩整体联动,有力地推进治理常态化。
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实效,垃圾分类有效处理的“白马模式”正从雏形走向成熟。
【白马名片】
东坡区白马镇位于眉山中心城区以西8公里,辖区面积37.7平方公里,辖8个村(社区),户籍总人口约2万人。全国重点镇,省级村民自治模范乡镇、乡村旅游示范乡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单位。近几年来,该镇以“花果小镇·生态之乡”为主题,致力于打造眉山中心城市后花园和环成都国际乡村旅游带乡村休闲目的地。
新闻推荐
宣传活动现场。6月以来,眉山各地以“生命至上、安全发展”为主题,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