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眉山新闻 > 正文

2018年上半年民生巡礼系列报道① 让失能特困老人 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王琴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琴 文/图

来源:眉山日报 2018-06-21 06:42   https://www.yybnet.net/

老人们在集中供养点幸福生活。

编者按: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长期以来,东坡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018年时间过半,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哪些民生改变?近日,记者深入东坡区各行业各领域,探寻并记录下那些与我们生活休戚相关的民生故事。

失能特困老人,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老人,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更是一群需要关注的群体。目前,东坡区共有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108人,90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已入住到各敬老院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达到83%。

失能特困老人的集中供养工作,一直以来被东坡区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2016年,该区创新实践,建成1所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东坡区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点。该供养点位于东坡区金花乡,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设置床位68张,入住特困人员54人(其中: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39人,生活能自理特困人员15人),是眉山市首家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失能特困人员集中养老机构。

近日,记者走进东坡区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点,探访老人们在这里的生活,感受他们老有所养的幸福晚年。

成果

老有所养有所依

朱学华:

“安家”开启人生新旅程

近日,在东坡区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点院坝内,失能人员朱学华正坐在轮椅上,由护工推着在院内悠闲地散步。

今年55岁的朱学华是金花乡红阳村5组村民,2010年中风瘫痪在床,丧失劳动力,一直以来与母亲相依为命。2016年,母亲离世后,朱学华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盯着墙壁,无助地过着每分每秒,吃饭都需要邻居和村干部照顾。2017年8月,朱学华被接入供养点,在此“安家”,开始了新的生活。

“刚刚见到他时,他的头发都到腰上了,胡子足足有40厘米长,指甲也因为太长全部卷起来了。”集中供养点的管理人员代中义说,朱学华现在完全变了样,就连以前照顾他的邻居见到他都没有认出来。到供养点后,因为瘫痪,他的饮食起居全由护工照顾,护士定期对其进行常规体检。

现在,朱学华每天早上6点起床,早饭后到院内散步,看看电视,午饭后休息2个小时,下午与其他老人一起下象棋、喝茶聊天,生活规律。

“我喜欢在这里生活,每个人都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现在过得很幸福。”朱学华感慨地说,在他心里,早已把供养点当成了自己的家,余生将在这里度过,他很珍惜眼前的一切。

黄建国:

意外事故后找到“阳光”

“用力,手臂劲全部用起来,坚持久点。”近日,在东坡区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点康复室内,在护工的鼓励下,44岁的失能特困人员黄建国正在双杠助行器上进行康复训练。为了锻炼四肢协调性,他每天要训练近5个小时。

“每天都能在康复室锻炼,这么好的条件,我很知足,所以我要好好利用。”黄建国是东坡区崇仁镇桂树村5组村民,2015年以前,他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小商贩。2015年,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导致他的双腿不再服从大脑指挥,形似于“高位截瘫”,每天与轮椅为伴。意外发生后,整整18个月,黄建国一直在医院度过,30余万元的医药费花光了他多年的所有积蓄。后来,因为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无人照顾,黄建国于2017年11月进入供养点,至今已有半年多。

现在,黄建国每天饮食起居规律,每天8:30-11:00,12:30-2:30,这两个时间段是他雷打不动的锻炼时间。“我喜欢锻炼,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康复训练。”黄建国说。

在供养点所有人当中,黄建国的文化水平最高,闲暇时间,他会看手机、看报纸、看小说等,喜欢跟院内的老人们一起下象棋。他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约上老朋友下象棋,享受属于他的美好时光。

姚云福:

健康生活享受幸福晚年

近日,在东坡区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点后院种养区域,特困户姚云福正忙着跟几名老人搭设棚架。几名老人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搭好了一个个棚架。不久的将来,蔬菜的藤蔓将沿着这些棚架,茂盛生长。

种养区域有2亩多地,种有茄子、辣椒、青菜等7种蔬菜,还养有鸡、鸭等家禽。供养点工作人员考虑到院内一批身体健康的老人运动量不大,专门为他们在后院建设了种养区域,以便他们在此耕种,活动手脚。

今年74岁的姚云福是金花乡正义村7组村民,之前一直住在一间破旧不堪的茅草屋内,土泥墙十分危险,刮风下雨时,他都会整晚担心,夜不能寐。后来,姚云福被接入金花敬老院集中供养。现在,他又成为东坡区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点的一员。2016年,供养点建立之初,他便入住至今。

姚云福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在这里有吃、有住,平时能跟朋友打牌、喝茶,有空时还可以到金花乡街道上去走一走,逛一逛。“现在每天心情都愉快得很。”姚云福说,住在供养点,什么都不用愁,什么都不用操心,日子过得舒心又踏实。

保障

真情服务暖人心

曾晓艳:

老人的贴心“女儿”

近日,东坡区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点护工曾晓艳坐在板凳上,正动作娴熟地给黄进安老人缝裤子。

今年41岁的曾晓艳,来到供养点已有2年多时间。她的工作任务是照顾失能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帮助他们洗脸、刷牙、喂饭、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等。

该供养点内共有5个像曾晓艳一样的护工,白天3人,晚上2人,轮班负责。由于失能老人们身体的特殊性,照顾他们的工作量很大,这就要求护工们要很有耐心,遇到问题及时处理,让老人们有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曾晓艳从事护理工作已有20多年,照顾老人经验丰富,供养点54人的生活习性她都非常清楚,每个人在哪个时间段需要做什么,哪里不舒服,她都一清二楚。

采访时,山志平老人正推着轮椅,借助轮椅的力量,来回在院内慢慢走动。曾晓艳说,山志平是通过她们集体用心服务后变化最大的老人。他刚进来时不会走路,又不配合锻炼,偶尔还会发小脾气,每顿饭都需要人喂,心里不高兴就不吃饭。经过多次沟通和相处,老人慢慢地打开心结,把曾晓艳当作自己的女儿,主动开始锻炼。现在,老人不仅能自己吃饭,通过锻炼还能站起来走路,生活基本能自理了。

每每看到老人们的变化,曾晓艳都开心不已。“希望这里的每个人都能健康长寿。”曾晓艳说,今后,她还会继续为老人们服务,当好他们的“女儿”。

蔡婷:

老人健康的守护者

“爷爷,今天您的喉咙舒服点没有?还有哪里不舒服?”近日,在东坡区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点,站在96岁的失能老人周保仙床位前,蔡婷详细询问着老人的身体状况。作为供养点护士,她每天24小时吃住都在这里,只要老人不舒服,她都会第一时间出现。

卫校毕业的蔡婷今年刚满20岁,此前在眉山某医院工作。因为觉得照顾老人很有挑战性,她便应聘来到这里工作。两年多以来,她没有请过一次假,一年四季都坚持在岗位上。

蔡婷每天早上6点起床,到每个床位例行检查,给老人们测体温、量血压、检查身体,一次下来要花2个多小时。每天,这样的例行检查有3次,分早、中、晚3个来回。每次检查结束,她都立即回办公室将每位老人的身体情况录入电脑。录入工作结束,她又赶紧来到身体异常的老人身边,观察情况,陪老人聊天。如果老人不舒服,需要吃药,她还会到乡卫生院为老人取药。

“孙女,你又来了哦,我今天很好,你坐下来休息一会儿。”71岁的莫明清老人只要见到蔡婷都会让她坐下来休息,陪他说说话。在这里,蔡婷是他的“孙女”,也是他的“开心果”。只要蔡婷一到房间,莫明清老人都会开心不已,拉着她的手说个不停。蔡婷也乐在其中,她喜欢这样陪着老人们聊天。

有时候,因为工作需要去抽血时,老人们会不配合,而蔡婷早有妙招。她会经常买些糖果,揣在兜里,遇到老人不配合时,她就耐心哄着他们,给他们一颗糖。老人们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老人们身体健康,开心快乐,是我坚持下来的理由。”蔡婷说。

魏桂英:

老人饮食的掌勺者

“今天中午的菜是土豆烧排骨、炒南瓜丝、清煮四季豆。”近日,在东坡区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点食堂内,37岁的魏桂英正拿着大铲子用力地翻炒锅里的土豆和排骨,几番动作下来,她已满身大汗。

2016年8月,魏桂英开始在供养点负责后厨工作。为了给老人们提供可口的饭菜,她来之前专门向大厨请教老年人饮食注意事项,并用小本子记录下来。“给老人做饭,最主要是软和清淡。”魏桂英说。

供养点共有2名后厨,早班实行轮流值班。轮班当天,魏桂英早上5:20就要起床,为大家准备早饭。开饭之后,为了确保每个人都吃饱吃好,她又马不停蹄地推着小车,一一询问是否需要添加饭菜。等所有人吃完早饭,魏桂英收拾完毕就已经上午9点多了。据魏桂英介绍,除了为老人们做饭,她们还负责供养点的卫生打扫,每天工作时间很紧凑,几乎没有空余时间。

与老人们相处久了,魏桂英对每个人的饮食习惯都了如指掌。比如汪碧辉老人肠胃不适,每顿就只吃稀饭;山志平老人有糖尿病,忌甜食;刘明泽老人被医生叮嘱,忌肥肉……

“这里的老人们都没有儿女,我们就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来对待。”魏桂英说,看着老人们每天开心快乐,吃着健康的食物,再苦再累都值得。

新闻推荐

冰心散文奖颁奖典礼 将于23日在眉山市举行

本报讯(记者殷勇)昨(19)日,记者从市文联获悉,第八届冰心散文奖颁奖典礼将于6月23日在眉山市举行。目前,会务准备、名家邀请等工...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2018年上半年民生巡礼系列报道① 让失能特困老人 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王琴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琴 文/图)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