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魏素芳。
本报记者 周静璐 文/图
6月10日,星期天,眉山市第一小学数学教师魏素芳的教学生涯,还剩最后11天。
像往常一样,吃过晚饭,她拿出自己惯用的备课本,开始备课。翻开略微泛黄的封面,满是清晰详尽的注解,从1983年走上讲台,到如今35年过去,这样的备课本,魏素芳写满了200多本。
这学期,魏素芳带的是毕业班。5月13日那天,她拿到了退休证。此时,距离本学期结束还有一个多月。“是走还是留?我真的没纠结过!因为我从没想过中途丢下孩子们。”把退休证仔细收好,魏素芳没有丝毫犹豫,选择了留在讲台上。
特殊的“无声课堂”
在旁人眼里,课堂上神采飞扬的魏素芳,手里总像拽着无数的风筝线。线的这头,是她精彩幽默的课堂语言;线的那头,是被她深深吸引的孩子们。
从教35年,她不记得自己曾经上过多少堂课,却始终记得多年前那特殊的“无声课堂”。
2005年4月,因为长期执教用嗓过度,魏素芳患上了声带小结。手术当天上午,魏素芳用嘶哑的声音,如常上了一堂数学课;手术第二天,不忍增加其余老师的负担,更不忍让孩子们失望,她重返课堂。
声带手术后半个月需噤声。不能说话,要怎样才能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决定尝试“无声课堂”。
那段时间,魏素芳将每天1小时的备课时间,延长至3小时,把原本要说的话,一一写在小纸条上。上课时,她尽量多写板书。实在无法用板书表达的,她便拿出事先备好的纸条,请学生帮她大声念出来。
课上,教室里鸦雀无声,连平日最调皮的孩子,也变得特别懂事;课后,孩子们总是一窝蜂地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关心老师的嗓子有没有好一点。两周时间,12节“无声课堂”,等她终于康复开口讲课,孩子们的欢呼声和掌声,让她潸然泪下。
暖心的“寻人启事”
每逢节日,总会有孩子给老师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一张卡片,或是一幅小画。而去年三八妇女节,魏素芳却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那天一大早,魏素芳发现教室门口站着一位捧着花篮的男士。一见魏老师走来,他忙不迭地做起自我介绍。原来,他是魏素芳20多年前曾经教过的学生。“我知道老师多半已经不记得我了,但我永远记得您。”一句简单质朴的话,让从教多年的魏素芳忍不住红了眼眶。
去年6月,一则寻人启事发布在眉山本地某网站上。这位网友发帖询问:“请问魏素芳老师还在眉山市第一小学吗?我想回来拜访一下。”
这则寻人启事,很快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回帖。其中一位回复道:“魏老师也是我的数学老师。她大概是我见过的最有责任感、最善良的老师,我到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她的模样……”
“说来惭愧,教书三十多年,不能把每个学生都记得清楚。但我真的感谢他们,还能记得我!”每每忆起曾经教过的学生,听到他们对自己的肯定和喜爱,魏素芳总会觉得特别暖心。
另类的“假期作业”
从教35年,教育是什么?在魏素芳看来:“教育是一个良心活!不仅要全力以赴,更要用对方法。”她认为,恪守教育“匠心”,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坚持的诚意。教学生涯中,她恪守平凡的“匠心”,怀揣不平凡的爱心,在教育事业上从未松懈。
“我们非常佩服她娴熟的教学技巧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她上课时就像有块磁铁吸引着学生,孩子们都异常兴奋,思维特别活跃,发言争先恐后。”听过魏素芳上课的同行这样评价道。她上课从不让学生背概念和公式,可她的学生不仅记得牢且灵活运用的能力强。她上课很机智,总能及时捕捉和利用好课堂上的精彩瞬间,灵活机动地引导学生学习。一位老师评价道:“魏老师上课很幽默也很有激情,不仅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就连听课的老师都异常兴奋。”
对待学生作业,她有一个“决定”,两天以上假期包括寒暑假都不布置需要书写的作业,而是鼓励孩子们多参加社会实践,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这个“另类”的决定,源于她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知道他们和大人一样,都盼着在节假日彻底地放松。许多年过去了,事实证明,这个小小的决定,丝毫没有影响孩子的成绩。正因为她心中装着孩子,懂得孩子,孩子们都乐意听她“指挥”,课堂上很投入,学习上也很“给力”,班级成绩年年名列年级第一。
在教育事业上的倾心付出,使她收获了学生和家长的赞誉,也收获了一串串荣誉。“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教研先进个人”……面对荣誉,她说,自己本是一个极平凡的人,因为做了一名教师,人生才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赵晓华记者王琴)6月7日,记者从东坡区人社局获悉,该区2名专家成功入选第十二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名专家...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