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现场。本报记者 张忠苹 摄
本报记者 李幸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你爹我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段《白毛女》的经典旋律从1964年开始就家喻户晓,如今依然传唱不休。2018年眉山音乐季演出剧目、中国芭蕾舞界开山作之一、上海芭蕾舞团扛鼎之作芭蕾舞剧《白毛女》,5月26日、27日晚在市会议中心精彩上演。熟悉的旋律、轻盈的舞姿、优雅的托举动作……仿佛将人们又带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现场掌声不断,向“红色经典”致敬。
上芭携“镇团之宝”来眉演出
白毛女故事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少白头,成了“白毛女”。舞剧塑造了喜儿、大春、杨白劳等形象,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融汇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传统戏剧以及武术;音乐上还吸收了大量华北地区的民歌,采用了管弦乐与民族乐器相结合的形式,将东方艺术与西方芭蕾进行了创造性的重塑。
1964年,上海芭蕾舞团的前身上海舞蹈学校将同名歌剧改编为芭蕾舞剧《白毛女》,并于1965年进行了首演,至今演出超过了3000场。而《白毛女》也成了该团的“镇团之宝”,并被西方媒体称为“来自于中国上海的芭蕾像中国的瓷器一样精美”。
“嗒、嗒、嗒———嗒”没有音乐,随着现场指导打出的拍子,演员们在台上默契十足地进行走位,最后将动作稳稳定格……表演开始前,上海芭蕾舞团早早地开始了练功、走台与彩排,为晚上的表演做着准备。
“我们继承先辈的精神,努力做到一丝不苟,把经典好好传下去。这次来眉演出,我们也毫无保留、原汁原味地呈现了《白毛女》。”饰演喜儿的舞者周嘉雯说,跟西方传统芭蕾的柔美典雅不同,作为革命题材的《白毛女》,表演在体现美感的同时,肢体要更加刚硬有力量,以体现革命者的气节。
红色经典唤起观众回忆
《白毛女》,一个流传半个世纪的艺术经典,剧中“北风吹”、“红头绳”等经典场景也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集体回忆,至今仍常演不衰。记者了解到,此次《白毛女》来眉演出,门票在开演前就已售罄。不少观众更是提前半月就买好了票,其中不乏中老年观众。
前来观看演出的54岁的老教师何文鑫说,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就看过《白毛女》电影,“当时放映《白毛女》,全村人都会去看。”何文鑫说,那个时候他就很喜欢电影里的歌曲,比如《喜儿哭爹》《扎红头绳》《北风吹》等。“这次来除了看表演,也想回味当年我们爱听的歌曲。”
舞台上,艺术家们以轻盈的舞姿诠释了一段凄美的故事,鲜艳的红头绳、漫天的雪花飘,熟悉的道具和场景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怀旧经典的享受。其中,被解救出来的白毛女与大春相遇,高难度地上演了连续32个单腿转,令全场观众赞叹不已,这段表达悲喜交集的独舞将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
“芭蕾算是‘舶来品\’,但在艺术家的加工重塑下,很有我们自己的味道。”退休干部李晓红说,上世纪70年代还是学生的她就曾在学校演过白毛女,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在现场欣赏这部经典作品,她又想起了学生时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雷同)昨(25)日,由市旅发委主办的“旅游大讲堂——旅游品牌打造与市场营销”专题讲座在市内某高校开讲。讲座上...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