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想,人生的每一个选择,如蝴蝶扑翅,当时总是看不到过后铺天盖地的变动。然而,事实也告诉我,每一个选择,下定决心那刻满怀期待,不觉忐忑,就是无悔。
到报社时,是2009年冬。大学毕业前的实习岗位选择,站在教师和记者两个职业方向面前,一向安于熟悉的人竟毅然决定走向了较为陌生的新闻行业。如今想来,只能将之定义为冥冥中的命运。
实习的时间很长。未间断的半年里,起初除了长期积累下的看报习惯和学校选修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一切都那么陌生。所知所得如何变成铅字,该怎样找线索、采访时该怎样问、该问些什么等,千头万绪无可起头。
记得第一次采访,是一件较敏感的事件。将自己代入其中的我评断双方,成文一千余字,被当时的老师最终删减为两百余字。她说,作为记者,要简练明确不啰嗦,语言客观,不要出现自我的主观情绪,否则容易影响读者的客观。那是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记者和作家那样不同,不需要天马行空,大肆渲染。
之后,在采访中不断学习、领会,在诸多老记者和编辑们帮助下纠正错误、得到进步。那是人生最感局限又最为畅意的阶段:逐渐学会遵守社会的秩序,在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之外,也开始专注于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每一天期待新的发生,在提前策划时接触新的领域,汲汲于每一份新知识、新经验……无比充实。
工作仿佛和婚姻一样,都有七年之痒。开始苦于奔波的辛苦,困于千篇一律的采访时,从记者岗位换到编辑岗位。新的岗位,亦是新的学习起点。
对字句锱铢必较,百般斟酌逻辑,频繁与记者电话交流细节,以及无数个加班的深夜……再想想从前的奔波和彻夜赶稿,对记者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对编辑的重要性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想,每一个岗位,都需要被尊重,采访者认真采写,勾勒形体;文字编辑理顺逻辑,丰富内涵,为形体描抹上色;美编以专业的美术方式辅助编辑元素,令读者或观众更快更形象地领会编辑意图;校对和终审编辑慎重复核,把握政治方向,确保万无一失……一张报纸从采到编,到校对,到最终审核,每一个步骤,都缺一不可。
转眼,从初出茅庐的社会新鲜人,到三十而立,已过去八年,伴我八年的眉山日报也创刊二十年,迎来了自己二十岁生日。在大家都为它庆祝生日的此时,我只想向它表示感谢,在人生不断学习和经历的岁月里,它让我领会到何为不懊悔,且心悦之。我很感谢,那年冬天,是你。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眉山讯(刘继忠记者常坚)为进一步加强全区乡镇(街道)环保所建设,构建条块结合、权责明晰、执行有力、高效运转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推动环境保护责任有效落实落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近...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