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宾(左)与同事交流工作。
2013年8月20日,本报以《眉山市有了首个以劳模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为题,报道了产业工人廖仲宾在工作中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工艺的故事。
这位普普通通的炼钢工人,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刻苦钻研,不仅成长为企业最年轻的冶炼高级技师,更不断攻克行业内存在的世界性难题,成为外国同行竖起大拇指称赞的“中国廖”。
人物故事
1990年,从学校铸造专业毕业后,廖仲宾成了原南车眉山公司铸钢车间电炉工段的一名炼钢工。随后十余年间,他刻苦钻研,先后在1995年、2004年、2007年成为车间最年轻的电炉班长、晋升为炼钢工技师,以及原南车最年轻的炼钢工高级技师。
在炼钢工作中,最难的便是精确的判断炉温。为了练就精确判断的眼力,廖仲宾在冶炼中一炉一炉地盯着钢水看,观察冶炼每个过程钢水颜色的变化。眼睛被烤得又疼又肿,脸颊和颈部被炉温烤得脱皮,他从未放弃。经过长期艰苦磨练,他终于掌握了根据钢水颜色变化准确判断炉温的本领,判断出炉温度误差在3至5摄氏度之间。
2008年,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在巴基斯坦实现技术出口,廖仲宾是技术指导专家之一。一次,在钢水出炉,测温表却恰巧坏掉的关键时刻,他根据钢水颜色变化准确判断炉温,将一炉钢水炼成了优质钢。此后,在他的努力下,巴铁铸钢车间更先后完成4项技术改造,创造了连续生产118炉优质钢水的佳绩,让外国同行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中国廖,好样的”。外方经理希望用高薪将他留下来,也被他婉言谢绝:“我是一名中国炼钢工,是祖国培养了我,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一切都属于我的祖国。”
多年来,在廖仲宾的带领下,他所在的电炉四班攻克了钢水成炉性气孔、夹杂物超标和优质钢水率低等世界性难题,他总结出近20万字的工作体会,提炼出近百项工艺改进措施,其中20项工艺改进措施被载入《铁道部工艺标准》。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中国好人”“四川省道德模范”等称号。2015年4月,他又光荣地站在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如今,廖仲宾仍然活跃在炼钢工作一线。在“廖仲宾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同工人们探讨冶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已经成为常态。“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炉体改造和钢包改造的研究,这可以提升炉体和钢包的使用次数,节省炼钢成本。”廖仲宾说。在他看来,荣誉越多,责任越重,而“人一旦松懈,就无法取得新的进步。”
心里话
在中车眉山公司的27年,也是我作为一名产业工人逐渐成长的27年。在这27年里,我作为一个从大山里出来的农民的儿子,在企业和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下,获得了时代所给予的巨大的荣誉,我感到无比荣幸和光荣。
在我的心里,中国是我的故乡,这里有培养我成长的中车眉山公司,有我热爱的国土、山河和人民。我会永远不忘入党的誓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公司发展、为建设繁荣富裕美好眉山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新闻推荐
王刚近照。2008年5月29日,本报曾以《百名京城名厨灾区忙着烧饭》为题,报道了汶川大地震后,眉山厨师王刚带领100余名京城名厨前往灾区给受灾群众做饭的事情。王刚,无疑是眉山籍优秀企业家的代表,在做大...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