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版语文教材(人教版)将识字、写字教学放在汉语拼音之前,成为学期语文老师关注的话题,也让不少老师感到茫然。该怎么教?
崔峦老师说,识字最有效的办法是多次见面。我们不少老师从第一册就开始抱怨识字量太大,任务繁重的时候,并没有真正把握好“多次”的含义。笔者认为,这里的“多次”,一是指运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有效识字,如读读背背、生活认字、字理认字;二是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在享受阅读中学习阅读,认识汉字。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首先是不要枯燥地听写。当前我们识字教学的一个误区是“堂堂清”,要求学生将本课的生字在当天全部掌握。以听写为例,要求学习当天过关。猛一看,这个经验不错,落实、扎实。但问题是,不仅造成课堂的低效,更让学生做了许多无用功,虽表面掌握但内心深处,充满对语文学习的畏惧和兴趣的丧失,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语文就觉得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重视听写,不厌其烦地听写是低估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不少延伸到了家庭。听写不合格,少则一个词抄三遍、五遍,多则全部重抄,再听写过关,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得如黑面包公,杀气腾腾;学生如老鼠遇猫,战战兢兢。
那么,这没掌握的生字词在哪里呢?在运用中,在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作文和试卷当中。我们对学生运用中出现的错别字不放过,形成平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的意识和良好习惯。其次,依据字理识字,让识字充满情趣。人教社教学参考书上有这样的方法,“枫”字;风吹树枝摇,折断小枝条。这样的顺口溜来识字,完全把这个形声字的组成规律都搞混了,不如直接以形声字的组字规律来识记:“枫”字发“风”音,与树木有关。再加以拓展:“疯”发“风”音,与病有关。这才是有效并符合汉字规律的方法。
猜字谜等“水煮”法运用在识字教学中,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是,识字教学是让学生掌握方法,训练思维,并且激发学生能产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任意“水煮”汉字,违背汉字的形成规律,不仅难以培养、提高学生正确的识字能力,而且使学生从小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认识产生偏颇,激发其对汉语文文字的热爱便将陷入空谈。
三是加强自学、大量阅读。小学六年时间里,12册教科书一共才30万字,课程标准要求阅读量不少于180万字(一二年级10万,三四年级50万,五六年级120万)。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没有勇气让学生回家不再看语文书?群文阅读、海量阅读、绘本阅读、经典诵读……重视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师生的共识,已经是蔚然成风。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读书,这里的“读书”不是单纯地读语文教材,而是课堂与教材得法,课外拓展与延伸相结合。
四是快乐写字。唯有中国的汉字,能够将书写变成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成为一种独特的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以笔画为例,让线条有生命,让汉字富个性。平捺用笔是落笔轻而快,慢慢加重,然后向右下方行笔,捺笔由细到粗,再由粗到细,过渡自然,一气呵成。
这好像是黄河里的泥沙,在注入大海之前,由高处下滑,坡度则急变缓,线条就由斜变平。由于它呈流沙状,所以总的趋势是向下滑,最高是落笔处,最缓处是收笔处。所以,中间不能有驼背,收笔不能有翘尾。指导学生“轻——重——轻”“细——粗——细”细胞地感受笔画的自然过渡。
识字、写字,并不单纯只要让学生认得、写得。要让学生识得有理,写得有趣,还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美好的情感。
比如在写这个“照”时,我们先写日,要细长,给右边留下足够的空间;写“刀”时,要主动靠近“日”,还要主动给下边的“口”留足够的空间;写“口”时,要珍惜“日”和“刀”留下的空间,恰如其分地写得小巧玲珑;写四点底时,要主动向上靠近,还要四个点的起笔集中指向上方,形成熊熊大火,让光明照耀大地,照耀人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毛馨怡)昨(27)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祝云率调研组一行前往东坡区大石桥街道办开展“走基层”活动,督导社会稳定、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调研组一行先后前往旭光社区、江公社区、圣寿社区和...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