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咱俩结婚,可要敬‘小飞鸽\’一杯酒哦!”胖哥边笑着对我说,边在楼道下锁好自行车,直起身,轻轻摸了摸车龙头。
胖哥说这话时,是20年前。那时,胖哥在芒硝厂上班。“小飞鸽”是他的坐骑,二八圈,每天下班,便骑了来看我。
那时,我在盘鳌乡政府上班。我下村的时候多,胖哥会骑了“小飞鸽”来接。机耕道是土路,好点的是炭渣路,尘大、坡多。遇到上坡,我说下来走吧!胖哥说不用,弓着腰,腰身一扭一扭,双腿使劲蹬车,不说话,只听到呼吸加快加重的声音。上到坡顶,我们都同时松口气。下坡,不踩,速度也快,呼啦啦,风从耳边吹过,真有种乘风飞行的感觉。
进城,有大客车,早晚一班。有时错过了班车,只能去搭顺风车。乡政府斜对面有家芒硝厂,厂里有很多货车,专门拉芒硝跑火车站。偶尔,我会去搭顺风车。司机都是男士,恭维话很管用。
轿车极难看到。
最实用的是摩托车。印象中最早的嘉陵摩托车,橙红色,载两个稍微胖点的人,似乎就要喘不上气的样子。
骑摩托车加油,要去万胜。偶尔见到路上推着车走的,多半是没油了。
我记忆中的下村,很多时候是跟摩托车连在一起的。有个村叫尖山村,我第一次去这个村,是搭的同事的摩托车。车子在盘山公路上跑,一边靠山,一边是深谷。我坐在后面,只看了一眼深谷,就吓得不敢再看,不停提醒同事,小心点小心点。机耕道坑坑洼洼,摩托车不时跳上一跳,于是人也跟着颠上一颠,真担心一跤跌下去,连骨头都捡不起来了。同事早已习惯这种路况,倒是淡定得很。
几年过去,摩托车的普及,似乎是一夜春风来,无声无息就完成了整个过程。
盘鳌经秦家、中心、尚义到眉山城区,后来有了一条水泥路,叫标美路。有了这条路后,中巴车多了起来。
2004年,我调到东坡区白马镇。进城坐中巴车,很方便。
后来,同事的私家车多了起来,我们上下班便坐顺风车。几个车,一般按路线分。谁谁坐哪个车,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等,一般都是固定的。
后来调进城里,我便自己开车。
前些年,自驾游开始流行。我也去自驾游过几次。
开车去徒步,一般选在秋冬季。车开出去,停好,大家便走路,说说笑笑,再吃点美食。完美的一天!
出远门,可以选择动车、高铁、火车和飞机。
李白曾感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现在这话该彻底改变了。你想出入蜀道吗?来吧,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与车息息相关的是交通。
眉山20年间的交通变化,只能用眼花缭乱来形容。
村村通工程,这个提法,就像一片阳光,照亮了乡村的天空。随着村村通工程越来越深入人心,村上水泥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网络。
城市的交通变化就更快了。高速路、高铁不说,新修的城市道路,不开导航很多时候都找不到地方。
车越来越多。晚上散步,街道两边停满了车。小区外面,想找个车位,得赌运气了。单位大院,上班稍微迟一步,就没了车位。守门大爷经常在大院里大喊,谁谁,下来挪一挪车!
很多时候想,要是公路修成双层的就好了!车牌尾数单号的跑下层,双号的跑上层,多好!
车多了,难免会堵车。有时干脆选择坐公交。
共享单车出现了,几个品种。手机一扫码,开锁就走,很多地方都可以停放。
今年6月,去成都培训时,看到了共享汽车。奇瑞的,电动车,有点像老年车,车身上喷着二维码。
期待眉山的共享汽车早日出现,更期待地铁和创建公交都市早日实现。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眉山讯(陶广汉记者常坚)近日,眉山市东坡区悦兴镇四维村广场上座无虚席,今年荣获全区“功勋书记”的崇礼镇韩宾村党支部书记陈少文,根据农村实际讲述的精彩党课,不时引起阵阵掌声。这是该区...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