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眉山新闻 > 正文

三苏祠震后重新开馆 大修后更加古朴典雅

来源:四川日报 2016-04-20 08:0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吴晓铃 袁丽霞

4月19日上午,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受损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经过长达两年多的闭馆维修,三苏祠重焕生机,散发出比震前更古朴典雅的韵味。记者了解到,此次三苏祠维修完全遵循了文物维修“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正是细到每一块瓦片雕花都古法制造,才让三苏祠最大程度恢复了原貌。

16处古建全部古法修复

作为川中知名人文景观,在宋代文豪苏轼三父子故居基础上建立的三苏祠,地震中受损严重,于2013年8月22日正式闭馆维修。这也是三苏祠继清代康熙四年维修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为此,三苏祠整整闭馆两年多。

记者了解到,三苏祠在地震中有16处古代建筑受损严重。然而新开馆的三苏祠,无论是南大门、前厅、飨殿、启贤堂,还是抱月亭、披风榭,不仅看不出破败,还更加古意盎然。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介绍,三苏祠的古建大多采用了楠木、杉木和柏木,为了保证文物修复的“原材料”,避免新木材因水分导致收缩,维修人员跑遍眉山、乐山等地的木材市场寻找老木料,很多木材出自别处拆除的老屋,有的老料已超过百年历史。为了继承三苏祠的传统建筑工艺,三合土地面制作、空斗墙的砌筑等非遗工艺,都按照传统的手工制作流程用在了维修之中。就连一块瓦片的规格,也严格按照古法加工。

三苏祠工作人员杨燕介绍,当年工人在拆下碎瓦时,发现瓦片规格各不相同,但部分瓦片有楷书刻下的“大清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向山良”字样。根据这个线索,施工方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最终找到一家手工制作同类瓦片的厂家,定制了40多万片小青瓦、筒瓦翻修古建屋顶。此外为了古建的原形制,重新修复的房檐装饰雕花全是人工雕刻;三苏祠此前铺的水泥地面也全部铲除,换成了川西特色的红砂石地面。而三苏祠内众多的名家匾额,只要存在糟朽、虫蛀、退漆、开裂等问题的,全部采用传统手法进行了修复。

镇馆之宝崭新亮相

在维修古建的同时,三苏祠的诸多“镇馆之宝”也崭新亮相。记者看到,宋孝宗赐给苏轼的两通御制石碑,从昔日耳房挪到了前厅。游客只要步入三苏祠,就能从石碑上了解到“三苏”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以及三苏祠厚重的历史底蕴。

当年苏洵购置的三峰木假山,重新有了展陈介绍,让游客看到木假山的同时,就能了解到苏洵、苏轼对它的珍爱。在三苏祠古井不远处,一株已经死亡900多年的荔枝树树根也被隆重推出。陈仲文介绍,这株荔枝树树根已在三苏祠西厢房存放多年,直到此次重修,文物专家才考证出这株荔枝树就是苏轼当年诗中所吟咏过的。

三苏祠式苏轩,在此次维修之后则成为文物展厅。三苏祠馆藏的包括明代陈淳草书《前赤壁赋》等多件珍贵文物得以亮相。陈仲文介绍,三苏祠馆藏文物近万件,由于过去缺乏展陈条件,这些馆藏文物很少对公众开放。而未来,它们将分主题陆续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三苏祠的维修并不止于古建文物本体。祠内园林通过假山重砌、新增红砂石古桥、植物分区等手法,重现了川西园林的风韵。

记者从三苏祠了解到,在19日上午开馆以后,当天便有近万人涌入馆内参观,其中主要来自眉山当地。

新闻推荐

“五一”假期 成都日均近6万人次出港

本报讯(莫海清记者刘星王眉灵李丹)“五一”假期期间,四川天清气朗,掀起旅游市场小高峰,乡村旅游市场火爆、老牌景区魅力不减、新兴景区游人如织。航空运输方面,日均近6万人次“飞”出成都,省内高速路网...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三苏祠震后重新开馆 大修后更加古朴典雅)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