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讲述《重返蜀山》带给自己的收获。
□本报记者 余毅 文/图
1月11日上午,一场以品鉴长篇小说《重返蜀山》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年会,在眉山市购书中心的东坡大讲堂举行。眉山著名作家张生全携新作《重返蜀山》与东坡区作协、诗协、散文学会和青少年作协的100多名诗人、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以文会友,品《重返蜀山》,启文学新程。
娓娓道来
“文学大咖”谈《重返蜀山》
活动中,张生全和大家分享了《重返蜀山》的创作过程,及自己20多年的创作之路。在他看来,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要传递当下的时代,把时代的声音、时代的面貌呈现出来。他此前所写的历史小说,和进行自媒体创作,都是对文学创作的铺垫和准备。《重返蜀山》这部作品恰好就是反映时代的,也是张生全认为目前能代表自己这一阶段文学创作的最好作品。
《重返蜀山》讲述几个山里青年的成长蜕变之路,更是一部乡村振兴的时代变迁大戏。蜀山(以洪雅瓦屋山为原型)被称为蜀地母山,曾经孕育了辉煌的蜀地文明,创造了灿烂的蜀地文化。但是近代以来,特别是在中国当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蜀山走向了败落和寂寞。为了重振蜀山辉煌,引领蜀山跟上时代步伐,实现全面小康,各级各部门都向蜀山伸出了援手。顺着蜀山的历史长河走过来的山里人,尤其是山里的年轻人,在经历了炼狱般的磨砺、痛苦撕裂的挣扎后,终于踩出了一条崎岖不平但却属于他们自己的路。
小说由三十二章构成,文字生动典雅,情节曲折多姿,民俗风味浓郁,乡土气息丰沛,架构精巧而阔大,开放式的结尾,没有像许多同题材小说一样给出关于乡村振兴的标准答案,而是真诚地面对丰富的生动的复杂的现实生活。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推荐该书说:张生全有一种洞察力,他能看清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实细节,看清当下乡村的本来面目。张生全还有一种诚实的品格,他并没有贸然地给出乡村振兴的答案,小说结束时,他笔下的乡村才开始上路。这让他的小说具有生动的、丰富的、值得信赖的气息。
畅所欲言
《重返蜀山》中相遇相知
活动现场,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纷纷畅所欲言,阐述自己对作品的观感。有肯定有质疑,或赞赏或批评,各抒己见,见仁见智。有欢呼和笑声,有情怀与动容,思想的火花在会场上跳跃,对文学的热爱犹如灿烂的阳光,从这场别开生面的年会中散发,照亮大家深耕远行之路。
编剧谢红和张生全认识有20多年,她说这些年,自己断断续续读到他的一些散文和小说,一次比一次惊喜。关于《重返蜀山》,谢红用这样几个关键词来表述:无奈、沉重、温暖、奋斗、生动、典雅、精巧、阔大。她说张生全笔下的当代农村,既有淳朴美好的人性,也有蝇营狗苟的丑行;既有现代意识的觉醒和奋争,也有物欲世界冲击下的满目疮痍。人物在或直接点燃或暗流涌动的冲突中,生活得无奈又沉重,但却依然让人看到了希望、温暖和奋斗。“我做记者多年,常跑农村,我知道,这才是当下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真实面貌。”谢红说,除了卓越的洞察力和强大的表现力,应该还得益于张生全去蔽、敞亮和本真的在场写作姿态,这对创作者而言是非常可贵的品格。
诗人林歌尔也表示,张生全的《重返蜀山》虽是时代主旋律的乡村变革题材,但因作者对农村生活很熟悉,大到生活场景、山川风物,小到人物的描写,细节刻画真实鲜活,这些或悲或喜的人和事如同发生在自己身边,让人身临其境,倍觉亲切,值得信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没有十全十美,而是对人性的复杂性进行刻画,性格鲜明而符合人物命运的内在逻辑,让人放下书本几天都记得住。同时,作品背景上既有空间的跨越,又有时间的跨越,故事跌宕起伏,草蛇灰线,好看,抓人。林歌尔也提出,以张生全的功力,作品完全可以再深厚些。“既要在时代中写出故事、人物,又要跳出时代写故事、人物,让人在情感的起伏之后,还应有更多智性上的启发、思考。”
“《重返蜀山》有很多出彩的地方,让我很兴奋。”诗人华子说,张生全在小说方面的积淀已经足够支撑他写出好作品。但要说该作品是张生全的巅峰之作还为时过早,凭借张生全这样好的笔力和眼界,完全可以树立更为远大的写作目标,写出真正能与时间抗衡的作品。
新闻推荐
把检视问题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在自我革命中找差距 刀刃向内找病症较真碰硬查不足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眉山市各级党组织按照“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要求,检视剖析问题,广开“纳谏”...
洪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洪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