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古镇保洁员每天按时上门收集垃圾,风雨不改。
顺应提升景区价值、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洪雅县柳江镇在巩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治理运行机制的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在县环境治理办精心指导下,积极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和“垃圾不落地”治理模式探索,环境治理水平获得大幅提升。去年12月14日,记者深入该镇红星、杨村、双溪等村(社区)采访时发现,柳江生活垃圾治理模式三大做法很有新意。
亮点一:两级垃圾收集中转
针对景区垃圾产生量大、暂存暂放难的实际,该镇以便民为出发点,2018年进一步完善全域垃圾收集配套设施。投入95万元,新建或维修垃圾分类池(方)29个,新增垃圾分类桶300个。
在此基础上创新设立两级垃圾收集中转站。一是在村、组交通节点修建片区中转站,解决村、组生活垃圾堆放问题。同时打破村组界限,以合适服务半径设立片区湿垃圾沤肥池5个;二是在场镇修建集中中转站、建筑垃圾临时消纳点和大件废旧家具堆放场地,集中处理全镇生活垃圾,以及解决建筑垃圾和废弃家具堆放问题。
亮点二:垃圾分类不落地
以节本降污、分类处理为出发点,该镇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上门收集、直接转运、日产日清的“垃圾不落地”治理模式。保洁人员实行定点收集和上门收集服务并行,垃圾收运车装满后,收运员直接运至镇上的垃圾中转站,再由转运车将垃圾运到县填埋场进行集中处理,全程垃圾不落地,垃圾从出农户家门到垃圾中转站再到县垃圾处理场一律不落地、不过夜,对垃圾处理机制进行一次革命性创新,把垃圾处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降到了最低程度。
这一模式直接促进了垃圾分类的细化。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废旧回收再利用,对可腐烂的垃圾进行发酵堆肥还田再利用,对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建设回填再利用,对大件生活废品进行拆解分类再利用,对其他垃圾转运用于焚烧发电,对不可回收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有毒有害垃圾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真正做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
亮点三:垃圾集运每日6次
充实队伍,确保垃圾及时清运。该镇现有常规保洁人员76名、清运人员17名,确保“垃圾不落地”治理模式的正常运转。在全域垃圾“日产日清”的常规之下,特别规定在节假日、旅游旺季等重要节日活动或突发事件期间,保洁收集车上门巡回收集次数由原来每天3次增加至每天6次,确保垃圾不落地、快收快运。
清新环境,让烟雨柳江焕发出更大旅游吸引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何红嵋)洪雅县中保镇宋安村村民黄大平在西藏务工已有些年头了,他最不放心的就是家中身患重病的老父亲黄安友。12月份...
洪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洪雅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