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万银批改学生作业。(资料图片)
人物名片
伍万银,洪雅县瓦屋山镇沙湾小学退休教师,小学一级教师。从1976年参加工作至退休,伍万银一直在农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亲历了农村教育的变迁,培养了一批批农村孩子,将他们送出大山。
1976年11月,19岁的伍万银高中毕业,回到家乡瓦屋山镇当了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20世纪80年代中期,伍万银主动申请到较偏远的沙湾小学任教,并担任学校主任教员,一干就是30多年。
改革开放初期,乡村教师资源匮乏,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在乡村学校,老师们都是“全科”教师。“以前,虽然没有补贴,又很辛苦,但大家都想当班主任,因为这是一种荣誉。”伍万银道。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但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之初,仍有一些农村孩子因为贫困上不了学,伍万银经常和其他老师一起,上门做家长工作。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孩子们一个不漏,都能上学了。与此同时,沙湾小学的教学条件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环境及设施、设备在变。以前,校舍是土坯瓦房,下雨时常常漏水;冬天用塑料布遮住的窗户,风一吹哗哗作响;课桌是木质结构的长条桌;地面是坑坑洼洼的;黑板是木制的,板面的黑色是用墨汁涂抹上去的,用粉笔在上面写不了多长时间就变成了白板。师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家常便饭。伍万银说,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学生们都非常勤奋好学。
“近几年,我们搬进了新校园。学校俨然一座美丽的花园,有整齐的绿化带、平整的操场、宽敞明亮的教室。教师的教学也由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变成班班通、一体机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过去的黑板也变成了电子白板,木教鞭也变成了电子激光笔。”伍万银说。
如今,在洪雅县,只有沙湾小学一所乡村小学了,大多数学生都到镇上的中心小学上学了。年过花甲的伍万银已经退休,但为了几个条件艰苦的学生,他仍然坚守在沙湾小学这个阵地上。
回首改革开放40年的喜人变化,伍万银说,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乡村教师们忠于教育事业的初心没有变:条件艰苦时,他们苦中作乐;条件改善时,他们自我充电加压;条件优越时,他们紧跟时代步伐,继续默默奉献,守候和培养更多的农村孩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何红嵋)洪雅县中保镇宋安村村民黄大平在西藏务工已有些年头了,他最不放心的就是家中身患重病的老父亲黄安友。12月份...
洪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洪雅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