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洪雅新闻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住房变迁见证幸福生活改革开放40年·讲述之住

来源:眉山日报 2018-12-20 07:01   https://www.yybnet.net/

农民喜搬新家。干净整洁的城区居住环境。居民搬新家。

家是一个亲切、温暖的字眼。家是避风港,“有房才有家”,住房条件的改善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改革开放前,在眉山市城乡,草房、土坯房随处可见;屋内少有装饰,平常人家里除了床、桌椅、衣物柜外基本没什么别的家具了。

40年后今天,眉山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从以前的草房、土坯房向平房、楼房、公寓等发展;家家户户窗明洁净,里面装修或豪华、或简洁,各具特色,各种家用设备摆放齐全。

农村

从土坯房到小洋楼

在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74岁的老人毛建国回忆说,在70年代之前,人们的住房大多是木结构的土坯房,墙体是用竹片编排后,加黄泥土和切碎的谷草混合调匀,糊上即可,少数人的砖砌墙已经算当时的上等房了。

“房内的锅灶十分简陋,烧锅煮饭,燃料大多是柴、农作物秸秆等;床则更陈旧了,有不少是用石头砌起来,搭上木棒,铺上谷草就成,一住就是十几年。大多数人床上垫的是草席,甚至还有洞。”毛建国说。

“家徒四壁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该村现年72岁的张慧芝老人补充说,有的虽是木瓦房,但无能力装修,墙壁空空,用柴捆、晒垫围挡,凑合着将就居住。地下无地板,只有坑坑洼洼的土地,那时候最怕下雨,一下雨房屋就要漏雨,屋里全是稀泥浆。厕所普遍简陋,有的人户,仅用一草席做门,又脏又臭。家里的家具,无非简单的桌凳。装衣服有一木箱就满足了。点灯多是煤油灯、清油灯。昏黄的,暗暗的,油烟常熏黑墙壁。

如今,村里大变样了,家家户户盖上了楼房。“做梦也没想到今天的居住环境会这么舒适。”张慧芝说,家里建了三层小洋楼,现浇的牢固得很,再也不担心房屋漏雨了。

这样的改变同样发生在东坡区广济乡丛林村。70岁村民卢作琪前几年搬进了自建的小洋楼,在他的印象中,过去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自家居住的土砖房,仅仅能遮风挡雨。

“以前的房子是用土砖砌,一进门就黑乎乎的,不拉灯根本看不见。做饭烧柴火,没有电器一类的,冬天取暖也用柴火,把屋里熏得黑黢黢的。”卢作琪说,改革开放后,他们一家凭着辛勤劳作,种上了水果,果园收成一年比一年好,腰包鼓了,一家人对改善住房条件的期望也越来越高。2015年,他们家花费60万元,建了三层小洋楼。

“住上楼房的感觉太好了,家里还新买了大电视、高级沙发、冰箱,我们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更好了。”卢作琪说。

来自市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年末,全市农户住房钢筋混凝土及砖混结构达72.2%,农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城镇

从蜗居到舒适宜居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城镇住房市场不断发展,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蜗居是很多城镇居民对于以前住房的集体记忆。67岁的退休教师张玉梅向记者回忆了那个年代的家居:“我们一家3口人,只有9平方米的一间房,一间房包含所有功能,煤油炉子就是厨房,痰盂就是厕所,很多人把蜂窝煤炉子放在过道。”

那时,解决住房主要是“等国家建,靠组织分,向单位要”。对于以前城镇居民的居住状况,退休职工马淑明说,那时候单位分给我们的职工住房十分简单,一户一间,有的还是集体宿舍,几人住一间,无卫生间,无厨房,都是在单位食堂凭票吃饭买菜。家中来客人,只能去住旅店。

“进入九十年代,人们的住房逐渐发生了变化。”马淑明说,1997年,她买下了厂里为职工新建的住房。新房里安了地砖、墙砖,家具一应俱全,沙发、液晶电视、电话、饮水机、茶几处处透着现代气息。近几年,她家还安装了网络,互联网迅速拉近了她与在外省工作的女儿的交流。

在市民赵骞家的老照片中,还能看到他们家以前的样子,房子不大,一进门就是一张大床。

赵骞说,她家以前住在东门的平房,下雨阴天家里就返潮,夏天还闷热。随着城市的发展,他们居住的房子开始逐渐拆迁。2007年,他们家在眉山老中心站附近买了有电梯的商品房,小区环境也越来越好了,绿化、健身器材都很不错。

与赵骞一样,切身感受到住房大变样的还有陈阳。“我老家在农村,小时候住的是土砖房,后来参加工作了住过单身宿舍,现在搬进了商品房,住房条件的改善那不是一点点,现在住的小区环境很好,家对面就是公园,而且交通便利,日子越过越甜了!”

40年,从蜗居到宜居,人们美好生活变化是切身的感受。从一组数据就能看出:改革开放后到1988年的10年间,眉山房屋累计建成面积1969.2万平方米,是前30年的2.3倍;到1998年10年间的房屋建成面积为3276.74万平方米,是前10年的1.7倍。

而眉山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开发在1990年实现了零的突破,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住房市场化商品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眉山房地产市场充分活跃,涌现出一大批高品质楼盘。

保障房

给低收入家庭带来实惠

“你看,这是客厅,这是卫生间,这是厨房,比原来住的强多了。”12月11日,记者来到眉山城区桐花巷桐花苑4栋3单元104号,一进家门,主人贾秀华便兴致冲冲地介绍起自己的新房,“房子设计很合理,很实用。”

然而,就在几年前,60岁的贾秀华还居无定所,能在眉山城区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一直是她最大的心愿。2014年6月,当她通过公开摇号,摇中了一套公租房时,在现场便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年8月,她和儿子搬进了这套位于桐花巷的公共租赁住房。“在真正搬进这套住房前,我都还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到住进去那一刻,才终于确信我有了自己的家。”直到现在,每每聊起,贾秀华都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这些年,家庭收入一直不高,长期都只能在外租房,而且经常搬家,很没有归属感。2014年,遇上全市公租房公开分配,而且优先照顾住房困难的家庭选房,真的很幸运。”

“对于我们这些低收入的人群来说,公租房真是解决了很大一个问题。”贾秀华表示,前些年,自己每年光是花在房租费上的钱,就要差不多5000元,实在让人难以承受。如今,住进了公租房,每平方米每月才5元的租金,年租金不到3000元,可以省下一大笔开销。“此外,这里的物业管理费也只有0.48元/平方米,比其他小区便宜不少,有了这套房子,让我们的生活少了很多愁心事儿。”

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贾秀华和家人非常知足。而更让她高兴的是,他们居住的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健身广场、休闲娱乐场所一应俱全。“能住在这里,多好啊。我们全家打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有了安定住所,生活有了盼头,相信我们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贾秀华说。

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了住房困难家庭居有其所。据悉,眉山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实施之初,即2007年,全市仅完成廉租房建设110套。近年来,全市着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2007年至今,全市建设保障性住房共计36469套,其中2011年和2012年建设套数在5000套以上;2016年至今,全市共计发放租赁补贴5684户。

新闻推荐

树立标杆样板 发挥引领作用 45个市县获“国家生态文明 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新华社南宁12月15日电(记者夏军)在15日举行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上,生态环境部授予山西芮城等45个市县“国家生态文明...

洪雅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洪雅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挂印知县喻秉渊2018-12-20 03:09
猜你喜欢:
评论:(改革开放40年住房变迁见证幸福生活改革开放40年·讲述之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