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明在恒温蚕室观察蚕产丝情况。
“大蚕的桑叶要给得均匀,厚薄基本一致,8个小时喂一次。”近日,在洪雅县黄村蚕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李开明正在为工人耐心讲解养蚕技术。
李开明说,黄村栽桑养蚕传统悠久,却一度因桑苗品种老化、管理技术不到位、蚕茧价格低迷等原因,导致蚕农收入起伏不定,生产积极性不高。2017年,拥有30多年养蚕经验的李开明意识到,必须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分散养蚕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联合起来,让农户牢牢抱成团,以抵御市场风险。于是,李开明从村上流转了500余亩荒山作为桑园,牵头成立了蚕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之后,我们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桑蚕种养、小蚕共育、销售生产经营,免费为合作社成员提供生产及销售各环节的指导、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并回收蚕茧。”李开明说。他们还依托合作社,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对当地村民进行专业培训,提供技术指导。通过转变传统养蚕模式,李开明带动周围蚕农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现代种养新路,也帮助当地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我们按每天八九十元的价格,聘请了周边10余名贫困户劳力到桑园采摘桑叶、修桑枝、除草、饲喂家蚕,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同时他们还能学到养蚕技术、桑树管理技术。”李开明说。
57岁的张述容是当地村民,一直在合作社里帮忙养蚕。张述容说,她家以前种玉米等传统作物,一年收入仅够一家人糊口。去年将土地流转出去后,不仅可以领到流转费,自己还可以到合作社务工。“我们这个年纪,出去打工也挣不到什么钱。现在每天把家里的事情做了,来这里挣几十元钱,还是可以的。”张述容笑得很满足。
其实,像张述容这样的村民,在李开明的蚕业合作社里还有很多。大家在家门口打工,每天能挣上几十到上百元不等的工资。务工收入再加上土地流转收益,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合作社成立以来,帮扶了很多贫困户,让他们在家门口务工,还提供了一些公益性岗位,解决了年老体弱户的就业问题。”该村村主任王其英说。
“下一步,我们要带动合作社周边的农户发展养蚕,争取带领更多人致富。”对于合作社今后的发展,52岁的李开明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黄山沟大桥施工现场。本报记者陈燕利文/图今年以来,洪雅县紧紧围绕市委“135”总体布局,坚持把抓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关键抓...
洪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洪雅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