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育苗。
洪雅县汉王乡王沟村曾是一个贫困村,村民收入主要以林竹和茶叶为主。近年来,当地通过产业转型,成立中药材种植协会,种植中药材,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农民增收。
1月2日,汉王乡王沟村村民杨福明正在药材地里精心照顾白芨。2014年,他种植了半亩白芨,2016年,白芨成熟,卖了31000多元。尝到了种植中药材的甜头后,他便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两亩,想要更好地鼓足“钱袋子”。
“我以往主要靠砍竹、摘茶过活,收入很一般,而且竹子和茶叶的价格也不稳定。”杨福明表示,第一年卖了3万多元,看到白芨等中草药的效益这么好,便决定将这笔钱拿出,把种植面积增加到了两亩。
望着这些白芨,杨福明憧憬着:“希望以后每年都能有这样的收益。”
抱团发展 给村民吃下“定心丸”
2016年7月,王沟村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协会,助推产业转型,帮助当地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截至目前,全村已有80%的村民加入了协会。
该村4组村民张治洪在协会成立之初,便毫不犹豫加入进去。张治洪家里发展了两亩地的白芨、重楼等中药材,去年9月,通过协会卖出去了3万多元的白芨,切实感受到了加入协会的好处。
“没成立协会的时候,中药材价格很零散,价格一直上不去。协会成立后,以团体形式销售议价,效果反而好了很多。”王沟村村主任、中药材种植协会负责人王永高表示。
解决问题 推动产业良好发展
目前,王沟村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500亩,主要以白芨、重楼、黄柏皮为主,该村也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
虽说种植中药材的人多了,但王沟村村民在最初的栽种时只能去野外寻找种苗或者高价购买种苗。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17年10月,该协会又投资6万元修建了一个68平方米的驯化室。
“2016年我们引进的白芨种苗为5至7元一株,成立驯化室后,引进的白芨幼苗只需要5角钱一株。”王永高介绍,驯化室通过空调设施等对引进的幼苗进行驯化,第二年7月种苗就可以进行出售,大大降低了村民种植中药材的成本。
近年来,洪雅县专注绿色发展,力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政策统揽,强化资金扶持,将产业融合、新业态发展融入脱贫攻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问题中进行通盘考虑,加快拓展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文化、康养等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助力全县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黄文攀在比赛中。2016年9月20日,本报以《黄文攀眉山飞鱼里约残奥会勇夺五金一银》为题,报道了黄文攀在第十五届夏季残奥会取得好成绩的消息。3岁被确诊为“后天性脑瘫”,黄文攀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
洪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洪雅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