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珍生活照。
▲为村民服务
□本报记者 左杉 文/图
30年前,一次偶然的“帮小忙”让洪雅县余坪镇福宝村的农技员刘国珍学会了理发的手艺。不曾想,那次之后,不断有邻居、农民找他帮忙理发,他的手艺也越来越精湛。如今,义务帮人理发成为了75岁老人刘国珍生命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说:“只要动得了,就坚持帮人理下去。”
无心帮忙”理发成就另一番事业
一个农技员是如何学会理发的呢?记者的问题打开了刘国珍的话匣子。
原来,刘国珍的理发手艺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在余坪镇农场做工的时候无意中学会的。
“那时候条件相当艰苦。当时不管是一起干活的兄弟,还是周边的老百姓、小孩们,理一次发都非常困难。”刘国珍回忆道。
然而,人人都需要理发。一天,一个兄弟拿来一把剪刀请刘国珍帮忙打理一下。年轻的他虽然心里没底,但在同事的怂恿下,他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别别扭扭却认认真真地帮同事理完了发。没想到,大家竟十分满意。
从那以后,刘国珍会理发的消息便不胫而走。于是,他便开始义务为乡亲邻里理发。“刚开始,剪头发的工具很简单,就是一把剪刀。但是随着剪头发的人越来越多,要求也会不一样。有的人赶时间想理发快点,有的人想留个鬓角弄个造型。这时候,还是需要专业理发工具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刘国珍决心自掏腰包,更新“设备”,提高效率。
久而久之,一把手动推剪、一把剃须刀、一把胡刷、一把梳子、一条围布、一个布袋……这几样简单的工具,就是刘国珍成为“理发师”后的全部装备。
义务理发32年为病残老人上门服务
8月30日,当记者走进刘国珍的家里,里面没有一件高档家具,一台彩电还是从儿子家搬来的。“我们家最多的是这个。”刘国珍的老伴打开一个抽屉,里面全是用坏了的手推剪。仔细一数,竟有50多把。
“今年是第32个年头了。”说起理发,刘国珍显得很自豪,也很有成就感。义务理发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周边街坊邻居、学生小孩,甚至青年小伙都是他的服务对象。
对一些腿脚不灵便、生病的老人,刘国珍都是主动上门免费服务,从不间断。“瘫痪病人坐不起来,我只能一手抬着病人头部,一手理发。”刘国珍告诉记者,为了不让病人感到痛苦,他练习了很长时间,即使这样每次理发完他仍会累出一身汗。
今年初,福宝村一位村民杨女士来到刘国珍老人家里,请他帮忙给患有精神病的爱人理发。一进杨女士的家门,患者就瞪起双眼盯着他。刘老面带微笑,用温和的口气跟他聊天,稳住病人的情绪。经过近1个小时的交谈,这位精神病患者才开始配合理发。患者的头发很多天没洗,既难闻又不好梳理。刘国珍没有嫌弃,凭借他的耐心,很快为病人理好了头发,患者家属十分感动,频频道谢。
春秋冬夏、寒来暑往,刘国珍的服务大门永远都敞开着,只要有人需要,他就有求必应。
热心村务好党员“群众满意就高兴”
推、梳、刷、刮……很快,一个漂亮的小平头剪好了。福宝村村民龚怀有剪完头发后说:“刘国珍的手艺好,为人热情周到,我是他的老顾客了。”对此,有人不理解:“义务理发占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你为什么一直要干下去?”刘国珍道出了心声:“理发不仅让我享受到帮助别人的幸福,而且每次理发都是一次创作,欣赏作品会带给自己成就感和愉悦感。”这么多年里,大家都很包容,从来没有人为了发型不理想而责怪过他。
据村里的邻居反映,刘国珍老人除了义务理发,还加入村里的环境治理义务保洁队伍和脱贫攻坚先锋队。作为党小组长,他积极带领党员们投身到各项工作中,比如党员先锋服务、红袖标巡查等,刘国珍老人总是冲锋在前,党员们在他的引领下奋勇争先、不甘落后,该党小组成了福宝村党支部的先进小组。闲暇时,刘国珍老人总会到周围贫困户家中走一走、看一看,有时带去米面油肉,有时帮忙干干农活,有时唠唠家常,周围贫困户都把刘国珍亲切地叫作“贴心人”。“我的所为得到了家里的支持,有时家人见我天黑还没回去吃饭,就知道我去理发或者除草去了,也不催,给我留了一碗热饭。他们理解我,群众满意,我就高兴。”在刘国珍看来,作为一名党员就该做这样平凡的事。
新闻推荐
上一期财经周刊(8月25日),本报对吴京自拍自导的电影《战狼》商标问题进行了关注,让商标再次回归大众视野。于是,有人不禁追问:雅安市商标申请现状如何?在建设品牌强市的道路上,雅安市商标发展又该如...
洪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洪雅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