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彬在自家茶园里采茶
本报记者 陈燕利 文/图
“我叫杨德彬,男,汉族,1975年出生,洪雅县中山乡邹岗村村民,家中五口人,年收入一万多元,符合脱贫条件,自愿申请退出低保……”今年4月,邹岗村的低保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在一些群众申请低保的时候,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德彬却向村委会提出申请,主动要求退出低保。
“工作这么多年,主动要求退出低保的,杨德彬是第一个,而且一退就是5个名额。”6月26日,该村村干部对此仍感叹不已。一家五口,同时退出低保,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记者前往杨德彬家一探究竟。
26日下午,当记者一行到达杨德彬家时,他刚从茶园采茶回来。42岁的他身材瘦小、皮肤黝黑,比同龄人明显多了几分沧桑。在他的讲述中,记者详细了解了他们一家的脱贫故事。
据了解,作为一家五口的顶梁柱,杨德彬原本常年在砖厂打工,再加上妻子在家做些农活,生活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没有压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杨德彬被检查出患有神经源肿瘤。为了给他治病,家里花光了为数不多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而各种并发症又让杨德彬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一家人的生活日渐艰难。
2014年贫困户申请识别认定,杨德彬因病致贫,经村组民主评议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中,一家五口人享受到国家的低保政策。“虽然低保资金不多,但基本生活没问题。”杨德彬说,最重要的是,雪中送炭的低保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一家的关怀。
之后,随着全市脱贫攻坚的深入,为引导杨德彬一家走出困境,邹岗村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为他量身制定了脱贫对策,动员他种茶增加收入。2015年春天,政府专项扶贫资金3000元帮他发展了5亩茶园。该村茶叶专合社为他提供管理和技术培训,并吸收他加入了专合社组织。
时隔近两年,杨德彬一家的生活正逐渐好转,他也决定在今年退出低保。“目前我还在吃药治疗,儿子也在上高中,虽然每个月750元的低保费对我们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我们总不能一辈子都依靠政府。”在杨德彬的眼里,真正实现脱贫致富,需要自身的吃苦耐劳和勤奋努力。
“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政府部门和村两委给了我最温暖的关怀,不仅组织人员到家走访慰问,还实施产业帮扶,鼓励我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杨德彬表示,这一切,他都牢牢记在心里,申请退出低保,就是希望把党的这份关爱和温暖送给更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让爱继续传递下去。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杨德彬就向村两委几次提出退出低保的口头申请。考虑到他们一家的具体情况,我们都劝他再考虑考虑,没想到今年他又再次提了出来。”该村“第一书记”姜佳岑说,杨德彬一家的想法和做法值得称赞。
【记者手记】
治疗还在继续、账还未还清、儿子还未毕业……虽然身上的担子并不轻,可他有勇气退出低保。杨德彬的故事在周围几个村子里传开,有人笑他“傻”,更多人认为他“有志气”,但他自己的想法却很简单:“人要懂得感恩,学会知足。我的家庭生活已经好转,不能再要国家的钱,还有好多人比我更需要这些名额。”
扶贫先扶志。这是句老话,也是新一轮脱贫攻坚的难点。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除了靠政府的扶持,最关键的还在贫困户自己身上。只有贫困户增强了自身的内生动力,实现了精神上的脱贫,不等、不靠、不要,勤劳实干,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真正防止返贫。
有脱贫的斗志、有勤劳的双手、有颗感恩的心,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杨德彬”。
新闻推荐
犁一平6月22日,从重庆开往洪雅的8辆满载藤椒的货车,卡在了洪雅南收费站。收费站和椒农,因为藤椒是否适用“绿色通道”车辆通行费减免政策,僵持11个小时。最终,3000多元的过路费没谈拢,但1万多斤藤...
洪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洪雅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