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35万,人均森林面积4000平方米。这项数据,使眉山洪雅县拥有一个鲜明可感的特征: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
三个月前,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揭晓,洪雅县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成为四川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绿色是生态应有的底色,守住“绿水青山”,是不是就不能拥有“金山银山”?其实,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洪雅在贯彻眉山市实施的“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中,以生态打底,生态农产品向养生食品转化,中低端旅游业向森林康养业转型,打造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生态经济升级版。今年以来,大量省内外考察团走进洪雅,探秘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绿色县域经济之路。
300公里地下管道释放的信号
有机农业只是起步
洪雅地下有一条300公里的“长龙”。这是牛粪沼液涌向田间的输送管道,农民拧开阀门,2000公顷粮食、茶叶、牧草、蔬菜、水果等用上了免费有机肥。
去年9月,洪雅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而之前,影响拿到这一“金字招牌”的一只“拦路虎”就是牛粪处理。
在《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洪雅被纳入禁止开发区,属于农产品主产区,以奶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成了县上一个主导产业。“全县规模化养殖奶牛3.8万头,牛粪液拉出去总会有跑冒滴漏,沿途臭气熏天,沟渠也被污染。”县农发办主任何永刚说,畜牧业出人意料地成了当地旅游业的“破坏者”。
但作为有机肥,牛粪大有价值。破题,从循环利用入手:牛场粪污实施封闭收集,沼气池无害化发酵处理后,最终用低压管道自动输送到田间地头。
铺设管道,洪雅坚持了3年,还将继续实施2年。用上免费沼液的农民算过账,每亩节约肥料500元以上,整体增收超过1300元。
300公里管道和2000万平方米农业循环经济圈,向群众和外界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洪雅不仅要推进农业有机化、特色化发展,还要推动生态经济整体跃升。“几代人坚持不懈植树造林,使洪雅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50年代的17%上升到75.05%,夯实了生态本底。”县委书记阳运良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但只有挖掘和利用好生态优势才能释放生态红利。
对农民增收而言,高效益就是红利。洪雅调整种植结构,茶叶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二,藤椒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全县共有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50个,认证种植面积占比达62.8%,有机茶叶基地还通过了欧盟认证。
与此相关的一个产业板块在当地强势崛起:生态养生食品加工。洪雅拿出有限的环境容量打造生态养生食品,做大做强茶叶、藤椒、乳制品、中药材四大产业,引进和培育的峨眉雪芽、幺麻子食品、新希望乳业、瓦屋山药业等企业蜚声业界。
“大健康”视角的发展逻辑
升级产业至高端形态
气温热度“爆表”哪里最受益?从柳江古镇到玉屏山,从七里坪到瓦屋山,洪雅的林间溪边,游人如织。
景区标识牌上,洪雅县委县政府的承诺醒目:住得舒心,玩得开心,吃得放心,购得称心。这在当地被称作旅游“四心工程”,由县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如果说,发展生态养生食品解决了“吃得放心”“购得称心”问题,另外两个“心”,洪雅也遵循同样的“大健康”逻辑,做强康养旅游。(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宿愿记者罗刚)近期,洪雅县国税局面对营改增“改进好”第四场战役,全体干部职工上下同心,持续发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接精准服务,聚焦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改革试点进一步顺利推进。合作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