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观新山门
五斗观山门巨石
7月15日至16日,海峡两岸道教文化研讨会在四川省洪雅县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道教界人士济济一堂,探寻道教根源,就“道与自然”、“弘扬道教文化”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并对筹备中的“洪雅.中国道教文化源”项目进行论证。
“洪雅欲打造国内一流的道家文化体验中心和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旅游胜地。”研讨会期间,洪雅县披露了打造世界级道教文化园的战略构想,引起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
“洪雅·中国道教文化源”位于槽渔滩镇顺河村,周边有峨眉山、乐山大佛、三苏祠等多个风景名胜。该项目前期拟投资10亿元,将以道教文化为灵魂,以“生态”、“养心”、“养生”为理念,规划建设道观公馆、道教学术研讨中心、道教展览馆、健康养生、道教文化培训、慈幼养老、道教游艺等10大板块。
此前,1994年,洪雅县筹资300多万元,在五斗观原址上恢复重建了天师殿、三清大殿、三星殿、八卦亭和园林风景规划,殿堂建筑依山傍水,气势恢宏。1996年经四川省宗教局、洪雅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开放。
鬼谷子、尹真人
曾在洪雅修道
提起洪雅,大家都知道,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但对其底蕴深厚的道教文化,外界却知之甚少。洪雅是道教发祥地之一,瓦屋山上的老君雕像历经风雨依然栩栩如生。
洪雅山清水秀,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是不可多得的道教文化宝地。史料记载东汉顺帝(126-144)时,张道陵入蜀传教建立起平冈治教区五斗米道教。
据《舆地纪胜》记载,鬼谷子、尹真人、皇甫坦、黄观福等史上知名道教人士均曾在洪雅境内修道。
五斗观:
“张天师”在此修炼成道
据《舆地纪胜》记载,鬼谷子、尹真人、皇甫坦、黄观福等史上知名道教人士均曾在洪雅境内修道。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汉代张道陵在此修炼成道。
据《道藏》记载,张天师在悟道时,得太上老君点化,运用宇宙山川之能量,东南西北中,五方星斗之灵气,天人合一,修炼成道,故张天师便以“五斗”来命名他所创立的五斗米教和五斗观。
五斗观位于洪雅县槽渔滩镇顺河村5社,1996年恢复开放,占地面积13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据五斗观住持罗心道长介绍,之所以称为“五斗观”,是因张道陵创立的教称为五斗米教,或称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天师道、正一盟威之道,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据《后汉书》《三国志》记载,当时凡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得此名。
罗心道长俗名邹慧心,少小习中华武术之精华,至二十岁余,忽感武术只在方寸之间,而大道却在天地之外,遂潜心修习,研习道家经籍十余载。长老赐道长号罗心,现为中华道教联合会副会长、中华道教基金会副主席。
瓦屋山:
太上老君骑青牛来此传道
瓦屋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史上曾留下不少仙踪道影。至今瓦屋山域仍留有蚕丛墓、蜀王殿、川主庙、太上老君木刻神像、老子骑牛入蜀图……
有关专家考证,古蜀开国君王蚕丛曾在瓦屋山域教民种桑养蚕,振兴蜀国经济,死后葬于瓦屋山上。道教祖师太上老君骑着青牛出关“寻青羊之肆”,由草原故道入蜀,沿青衣江来到瓦屋山域传道。道教创始人张道陵追寻太上老君足迹来到瓦屋山,尊奉太上老君为鼻祖,与当地羌民一起创立了五斗米教……
晋代葛洪曾到瓦屋山区结茅炼丹,在柳江五凤山留有抱朴洞、看花台、老君观等胜迹;唐宋时更是留下了多处道家建筑,如三官祠、灵官殿、龙神岗、沉香殿。
元末明初,张三丰到瓦屋山苦修,创立“屋山派”,朱元璋和朱棣屡次派人寻觅,均避而不见,却与蜀王朱椿过从甚密,因此激怒朝廷,以妖名为借口封禁了瓦屋山;清代继续封山,使一座名山逐渐沉寂下来;民国军阀割据,山上宗教建筑相继颓圮。
新中国成立初期,瓦屋山顶鸳鸯池畔的太极殿,是二层楼的道观建筑,楼下祀四御,楼上供三清,由道士朱子清等十余人焚香看护。不久,朱道士还俗回家,太极殿最后也倒塌了。
由于受道家的影响颇深,瓦屋山区不少民宅现在仍张贴符箓和天师画像,驱鬼避邪。山中建有一些笋棚,里面备有米、盐、柴、灶,供过往猎人、采药者和路人取用,这显然是五斗米道义舍的遗风。
华西都市报记者 潘波
新闻推荐
一位市民对台湾的莲花的香味颇感兴趣。肥肥的“银星竹鼠”引得市民一阵狂拍。本届农博会进行到最后一天,不少场馆开始撤展。然而4号展馆川台农业展区内,一个铺满各色莲花的展区仍人头攒动...
洪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洪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