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一百四十四。
(元)佚名《宋史全文》卷三十二《宋理宗二》。
(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一百五十一《宋二十九·李埴鄂州重修北榭记》
□郭文元
近年来,笔者在查阅与南宋四川丹棱李焘家族有关史料中,发现李焘与兄弟李熹,及李焘之子李垕、李壁、李埴皆曾先后官知遂宁府。历朝历代,同一家族兄弟、父子五人先后同地为官应属罕见。
著名文史学者、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胡传淮说,遂宁自古为蜀中重镇,乃徽宗潜邸,故遂宁在当时四川诸府中,无论政治、经济、文化均为一等,历届官知遂宁府者大抵为“重臣法从”。丹棱李氏家族中李焘、李熹、李壁、李埴等多人先后担任遂宁知府,可见朝廷对李氏家族的重视和信任。李焘先祖李瑜也曾官长江令,长江即今遂宁市大英县,可见李氏家族与遂宁关系极为深远。在丹棱和遂宁两地县志中,有关李焘家族中李焘、李熹、李垕、李壁官知遂宁事都有记载可查,而唯有李埴官知遂宁事不见诸于县志记载。
一
任遂宁知府
李壁曾平定遂宁兵乱
李壁(1157—1222),字季章,号石林,又号雁湖居士。李焘第六子。李壁曾官至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赐资政殿学士。卒后,谥文懿。
李壁,曾官知遂宁知府。对此遂宁、丹棱两地县志均有记载。但对李壁何时官知遂宁知府,却言之不详。据宋人真德秀《故资政殿学士李公(壁)神道碑》载:“(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以御史奏削三秩,仍罢祠。越四载,乃复。明年,敌入大梁洋,公乞下诏抚将士,曲赦沿边民。……上倚公为重,除端明殿学士、知遂宁府。”据此记载推之,李壁官知遂宁府应在宋宁宗嘉 定 十 二 年(1219)。
李壁在官知遂宁时,有何事迹?两地县志记载虽略有不同,但均采自《宋史·李壁传》。而宋人真德秀《故资政殿学士李公(壁)神道碑》则较之《宋史·李壁传》更为详尽地叙写了李壁初任遂宁知府时,沉着冷静、杀伐果断,平定遂宁兵乱这一重大事件。
据载,宋宁宗嘉定十二年闰三月,宋军溃兵张福等叛变,率兵攻入益昌(今四川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残杀朝廷官员和百姓、攻打抢劫阆州(今四川南充市阆中市)、果州(今四川南充市北)等地。六月,叛军攻克遂宁。时李壁虽接到任命诏书,但尚未到任。当李壁得知遂宁被叛兵攻克的消息后,急遣人持书信慰抚张福。张福读后,哭泣着说:“李公正人,我亦知之,即约日解甲以降。”这时,正好镇压叛兵的官军兵临遂宁城下,攻打叛军。叛兵大为愤怒,在城中四处放火准备焚城而去。但至遂宁府衙时,张福告诫叛兵说:“李公且来居此,吾不忍毁。”其后,张福率叛兵弃城,转而攻打普州(今四川资阳市安岳县)。李壁一边紧急驰书大将张威,率军增援;一边又劝谏上司急调嘉定、黎雅寨丁牌手前来支援会战。这时张福率叛兵退据普州茗山(今四川资阳市安岳县西)之上。同时,李壁为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多次用投降和顽抗两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劝降张福。张福正在迟疑未决间,官军大将张威因增援大军到来,连夜派人前来对李壁说,他准备挑选死士,架云梯,用火强攻。李壁告诉来人说,如果这样,必然会过多地让士兵受到杀伤,不如先截断叛军的粮道和水源,到时自然会取得成功。果然,张威采用李壁的长围之法,平定叛乱。
二
稳定社会治安
斩杀为恶乡里的年轻人
另外,宋人真德秀在《故资政殿学士李公(壁)神道碑》一文,还记载了两地县志与《宋史·李壁传》中,均未曾记载李壁在治理乱后遂宁的几件事。
“公始至,戮恶少年之为贼乡道者数人,有进士王洋女为贼所得,洋往救,死之。女亦不屈,自投于池水,贼伤其脑,不死。公赏以冠帔,又奏封孺人,赠洋通直郎。民居未完,复贷缗钱,使筑之,日发藏粟以饲饿者,缮城郛,阅禁旅,百废俱兴。明年,引疾求奉祠,报可。去之日,送者倾城,邑父老至泣车下。”
李壁刚到遂宁,首先采取严厉措施稳定社会治安。抓捕斩杀为恶乡里的几个年轻人,抚恤受到残害的百姓。进士王洋的女儿被恶贼抓去,王洋为救女儿而死,他女儿不屈欲投水自尽,被贼人打伤头部。李壁送她衣服,并上奏朝廷封为孺人,赠封王洋为通直郎。其次,贷钱给百姓修葺损坏的房屋,给缺粮的百姓每天发放粮食予以救济。同时,修缮城郭,操练驻军,使遂宁百废俱兴。
李壁官知遂宁时间不长。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朝廷同意李壁引疾奉祠,进资政殿学士致仕。李壁离开遂宁之日,“送者倾城,邑父老至泣车下”。可见李壁官知遂宁期间深得遂宁百姓爱戴!
李壁回到家乡丹棱不久,于嘉定十五年六月病逝于家中,终年65岁。
三
李埴官知遂宁
宋人诗文零星记载
李埴(约1161—1238),字季允,号悦斋,李焘第七子。李埴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及第入仕后,历任京中和地方显要官职。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又以同签书枢密院事,掌全国军机大务,督视江淮、京湖军马,与蒙军作战。同年六月卒于任所,赠资政殿大学士,谥文肃公。
李埴官知遂宁,遂宁与丹棱两地县志均不见记载。而在宋人诗文中却偶见只言片语零星记载。宋人魏了翁在其《鹤山集》卷三十四中,载有多封《答遂宁李侍郎》书信。宋人刘宰在其《漫塘文集》卷十载有《回知遂宁李侍郎埴》一文。宋人程公许在其《和南风歌》诗序中亦有提及。可知李埴官知遂宁实有其事。
据清人黄宗羲《文肃李悦斋先生埴》载:“金人犯蕲、黄,甫退,朝议将总领所招‘亲效军’‘强勇军’‘参商军’皆隶制司,而制司又别有帐前一军,其汉口舟师则鄂州守所属也。先生以诸军皆因乌合之众,未训未练,而舟师亦惰于讲习,大为振刷,武昌士气始奋。然先生卒与诸司争曲直不相能,请罢,诏知遂宁府。”
“金人犯蕲(州),黄(州),甫退”,事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三月。金人为加强南部边防,以便集中兵力对蒙古作战,于嘉定十四年正月,向南宋发动战争。金人这次进攻,很快被宋军打败。是年六月,朝廷初置沿江制置副使司于鄂州(今湖北鄂州市)。李埴则以礼部侍郎出任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此时,李埴正忙于整训军队舟师,显然,不可能“请罢,诏知遂宁府”。
清人王昶《金石萃编》中,曾载有李埴在鄂州任上所撰作的《鄂州重修北榭记》一文,文末署有“嘉定甲申三月丙午李埴记。”“嘉定甲申”,则是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据此可知嘉定十七年时,李埴尚在鄂州任上。
四
李埴卓有成绩
升任四川安抚制置使
据宋人程公许在其《和南风歌》诗序中云:“悦斋先生于宝庆丙戌为那君叔明赋南风之歌,寄意深婉。后五年,自遂宁藩牧开府,尽护蜀师。又三年,端平改元以宪部尚书召叔明袖诗渡泸,访余于沧州书堂,辄赓元韵。”据程公许在《和南风歌》诗序中所云,“宝庆丙戌”,即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后五年”,即自宝庆二年(1226)起,至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止。李埴在这五年中“自遂宁藩牧开府,尽护蜀师”。据此说,李埴官知遂宁,是在宝庆二年到绍定四年。程公许,南宋眉州丹棱人,后寄籍叙州宣化。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举进士,后官至中书舍人,进礼部侍郎,终权刑部尚书、龙图阁学士。与李壁、李埴兄弟为好友,常有诗词唱和。因此,程公许此说毋庸置疑。
另据(元)佚名《宋史全文》卷三十二:“(辛卯绍定四年)冬,十月,甲子,以余天锡为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戊寅,以焕章阁待制、知遂宁府李埴为焕章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
据此,可知李埴在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十月戊寅(十五日),升任为焕章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而此前,李埴则是以焕章阁待制担任遂宁知府。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李埴治遂卓有成绩,因而朝廷才升任他。
李埴在官知遂宁府任上,究竟有何事迹?据清人黄宗羲《文肃李悦斋先生埴》载:“遂宁,故文简、文懿所治,有遗爱,闻先生至,曰:‘吾旧郎君也。’其政不肃而成。”当遂宁百姓听说李埴将官知遂宁,欢欣而待曰:“吾旧郎君也。”可见遂宁人对李焘父子的爱戴之情。
但在清人黄宗羲《文肃李悦斋先生埴》中,关于李埴在官知遂宁府任上有何事迹,亦载之不详。据宋人刘宰《回知遂宁李侍郎埴》信中载:“遂宁先正旧治,利病素所知,吏民素所孚,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宜矣。”宋人刘宰是李埴老友,两人交谊深厚。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宰对李埴官知遂宁十分期待。又据刘宰在信中云:“闻治所诸邑建仓,为利甚薄。谨以王邵武所述记文一本纳呈,恐可参订。又训俗文二本,词太鄙俚,真侍郎见之谓‘有益于世教’,并纳去,发一笑。”从刘宰信中言,他得知李埴在遂宁各地兴建义仓,便将王邵武关于兴建义仓的经验和方法寄给李埴参考。又训俗文二本,寄给李埴,希望能有益于李埴推行教育。可见李埴在官知遂宁任上,关心民生疾苦,重视教育。
南宋丹棱李焘家族兄弟及父子5人官知遂宁,在同地为官,兄终弟继,父去子来,且执政为当地百姓所称颂,尚属少见,确为丹棱与遂宁两地一段千秋佳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新闻推荐
突出地方特色 推进乡村振兴 眉山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系列报道之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篇
农村土地流转后形成的农业景观。(资料图片)“众筹文化院坝”丰富群众生活。(资料图片)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乡村环境越来越...
丹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