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老人提供服务。丹棱县丹棱镇桂花村互助养老服务队队员到独居老人家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本报记者 孟飞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热点。要实现让老年人在晚年过得有保障且幸福,不仅要在硬件方面进行高投入,还要在政策制度保障方面下“硬功夫”,确保“老有所依”。如今,眉山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硬件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制度保障等方面更是探索出一系列措施。
“一评五化”机制
失能特困老人不再愁
今年68岁的李美珍是东坡区白马镇兴隆村人,因下肢瘫痪常年卧病在床,老伴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2018年,老伴的离世,除了伤心欲绝,更让李美珍陷入了无人照顾的困境。东坡区白马镇政府得知此消息后,立即向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反映,很快李美珍就被接到了市中医医院龚村养护中心。
“现在在龚村养护中心,啥都不用愁,护士们都非常关心我,我觉得自己身心都得到了依靠。”10月18日,在市中医医院龚村养护中心的一间房间内,李美珍坐在轮椅上笑着说。
“现在养护中心入住了像李美珍这样的失能特困老人大概30多位,在这里,他们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该中心护理部护士长李烨说。
为切实解决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的难题,眉山市创新探索“一评五化”模式,对失能特困老人进行医养一体的集中供养。
何为“一评五化”?眉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评”即聘请专业机构对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五化”即服务对象精准化、医养设施标准化、人员配置专业化、资金保障全额化、护理服务亲情化。
在供养对象确认上,委托相关医院进行综合评估,做到标准一致、对象精准。设施配备上,投入资金,改造重点护理病房,完善护理、治疗、康复等一系列功能用房及翻身床、康复器材等设施。
人员配备上,采取医务人员加护理人员相结合的方式,每天有5名护理人员实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
资金保障上,将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的运行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做到资金兜底保障。
服务方式上,采取“养身”与“养心”结合,根据个人饮食需求为老人提供“个性膳食”,根据老人心理需求开展“老人微心愿”活动,根据老人身体需求开展每日康复护理服务。
政策保障机制
为养老事业提供支撑
市中医医院龚村养护中心是一家医养结合的公立福利院,占地87.5亩,总投资8000万元,设计床位500张,于2017年10月正式对外运营。该中心是集生活、医疗、保健、康复、学习、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养护机构,从衣、食、住、行、乐五个方面为老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生活保障。该项目的建成体现了眉山市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离不开当地政府在政策方面提供的有力支撑。近年来,眉山市高度重视全市养老服务的建设和发展,科学编制了眉山市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养老服务机构空间布局规划,明确近期和中远期目标。
按照城区、郊区、农村等不同区域,编制了养老机构建设规模总量、标准,为养老机构建设提供重要依据;建立了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共同推进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完善落实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近年来,眉山市通过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减免相关配套费用,以及通过建设资金补贴、床位运营补贴、公建民营、税费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不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库和信息化平台,大力开展了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信息咨询、法律援助、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同时,逐步提高农村“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的供养比例及标准。
人才队伍方面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专职服务队,分别是由敬老院护理人员兼任的社会代养队伍;由青年志愿服务队、医务人员服务队、老年大学文艺队等组成志愿服务队;由理发师、家政服务人员、医生、代购员等组成上门服务队。这些专职服务队将在定时和不定时通过社会代养服务、集中服务、上门服务三种方式为老人提供社会代养、政策宣传、健康知识讲座、体检、理发、文艺表演、心理咨询、坝坝宴等服务。
记者手记
近年来,眉山市在养老体系建设方面下足“功夫”,经过多年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为眉山市的养老服务工作由衷点赞。“老有所依”不是一句空话,毕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非一朝一夕。相信在未来,在眉山市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全覆盖实现“老有所依”。
【图片由眉山市民政局提供】
新闻推荐
突出“优而美”开启美丽乡村新征程 丹棱县全力以赴创建乡村振兴省级先进县
村民李松正在自家柑桔园内给春见套袋。风景秀美的梅湾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是今年丹棱县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作为...
丹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