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丹棱检察院。
老一辈丹棱检察干警开展普法下乡活动。
如今的检察院办公大楼。
丹棱县检察院院情小贴士
·建院时间:1979年1月1日
·内设机构:5个
·干警人数:现有干警27人,40岁以下干警12人,50岁以上干警12人
·最高荣誉:全省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 四川省检察机关人民满意检察院
全省检察机关五好检察院 全省检察机关先进基层检察院
1979年1月1日,历经近半年的恢复重建,丹棱县人民检察院正式挂牌对外办公,翻开了丹棱检察事业新的历史篇章。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和光辉荣誉见证了丹棱县人民检察院履行的司法为民的承诺,一代又一代检察人传承着先辈们的精神与荣光,谱写着新时代的检察梦。
从步行开始
为检察事业奔波的“老干警”
“1980年3月,我退伍转业回丹棱,来到了检察院……”李玉良是丹棱县人民检察院未退休干警中工作时间最长的“老干警”了,他向我们回忆起38年前的那段岁月。“我们没有专门的办公区,12名干警分散于公安局和法院给我们腾出的几间办公室,办公室中只有几张简陋的桌椅。”那时,交通工具仅有几辆自行车,想要出去办案骑上这几辆自行车却不是容易事,办案人员常常步行外出办案。当问及办案地点如果在较远的乡村怎么办时,他笑着说,“要去更加偏远的乡村,我们就自己走着去,最远的一次我整整走了9个小时,当年最希望的就是有公交车。”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丹棱检察院老一代干警用他们的双腿和热血,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为丹棱检察事业奔波着。
直到1983年,丹棱县人民检察院在北街修建起了自己的办公大楼。二楼是办公区,一楼和三楼则是检察干警的住宿区,为这些奋斗在检察一线的检察干警提供住宿休息的地方,这也恰恰为日夜勤恳工作的干警们提供了许多便利,“我们晚上常常为案子中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把对方从宿舍喊出一起讨论。”该院一位干警表示。
建院之初,有不少干警是退伍军人转业,对检察工作知之甚少,但这些抵挡不住他们求知的脚步。在第一任检察长宋儒林的谆谆教导下,全院其余11名干警不断地学习摸索,不少人重新考取了法律专业的文凭,获得了法律(检察)专业证书,最终一步步成长为了业务骨干。
当问到李玉良,他最擅长的业务工作是什么,得到了他这样的回答,“所有的业务我都了解,控申、公诉、侦监、反贪、办公室工作我都做过。”1980年,单位人手极为不足,当时每个干警均是身兼数职,李玉良曾经同时兼任过经济检察科、法纪科、批捕科科员、办公室打字员以及公诉科书记员,虽然忙碌,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迅速成长,成了检察业务“多面手”。他在工作的38年中,先后担任过侦监科科长、监所科科长、控申科科长等职务,对检察业务驾轻就熟。
丹棱县人民检察院五十岁以上的干警有12人之多,不少干警将在两年内退休,但这些“老干警”依旧兢兢业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诠释着作为检察干警的敬业、奉献精神。
一直未结束
丹棱检察队伍的拳拳初心
随着检察队伍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法律专业的年轻人进入到了丹棱县人民检察院工作,为检察事业贡献出他们的青春和才智。
张佳丽是一名90后青年干警,2015年进入到单位的她深受李玉良等“老干警”的影响。“记得当时刚进检察院,李叔叔对我们新进干警十分关心,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有任何‘疑难杂症\’都喜欢找他。前辈们对待工作态度端正、勤勤恳恳,值得我们学习。”在院内,青年干警逐渐成为各自岗位的骨干,但他们仍然不忘“老干警”那份对检察事业的初心,牢记身为检察人的使命。
如今,李玉良正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成为狮子村的一名志愿者。乡村振兴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战略,目前,李玉良正在与村两委就狮子村如何继续打造特色产业沟通协调,争取让狮子村的发展再上新台阶。“在为狮子村的发展献策献力的同时,他也不忘身为检察干警的职责,定期在村中开展“扫黑除恶”“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呵护未成年人在阳光下成长”等多次宣讲,为村民详细解读检察机关的职能,收集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为大家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帮助群众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深受乡亲们的欢迎。
变的是环境,是时间和眼前的光景,不变的是那一份检察初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彭林)9月26日,丹棱县委中心组(扩大)第60期“大雅讲坛”学习会举行。县委副书记、县长黄秀航,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彭红...
丹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