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正在为老顾客修车。
“我们的摩托车有品质保障,我们车行卖出的车,提供终身服务。”近日,在丹棱县仁美镇场镇,摩托车车行老板余波正在和顾客沟通讲解。12年前,余波还是街边一个小小的摩托车修理工,如今,他是拥有两个车行的老板。从修车工到身家百万的车行老板,他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不怕脏累苦学艺
潜心成为修车能手
余波上初中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个修摩托车的租客,每天摆摊修理摩托车,收入很乐观。那时,余波每天放学都会守着修车师傅,认真观摩,几年下来,余波逐渐对修车产生了兴趣。
初中念完后,余波向父母坦言,想学习修摩托车,这个想法遭到父母的坚决反对。2004年,刚念完高中一年级的余波再次向父母提出退学修车的想法,父母同样持反对意见。但是,这次余波表现得很坚定,他与父母交心,承诺会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父母感受到了儿子的诚意,同意了他的做法。至此,16岁的余波开启了他的修车生涯。
余波拜家里的修车师傅为师,每天起早贪黑,跟着师父学习。“修车是一门又脏又累的职业,不仅要吃得苦,还要认真钻研,不然永远是个门外汉。”余波说,之前看师父修车时,只觉得修车弄得一身不干净,没觉得有多大的技术可言。但是,真正接触到这个职业,才明白修车工的辛酸,吃得苦是远远不够的。
“自从开始修车,一双手就没干净过,每天接触机油,双手过敏痒得直挠。有时候不小心还会被电焊弧光灼伤眼睛。”余波坦言,学习修车的过程中有很多次想过放弃。“看着身边的同学朋友都还生活在校园里,自己却早早出社会闯荡,有时候会反思自己当时是不是太冲动了。”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余波左思右想,既然选择这行,就要坚持做下去,最终他打消了放弃的念头,更加努力地钻研修车。打牢基本功,攻破其他人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勤奋好学、喜欢钻研的余波学得一手好技术。后来,师父退休了,他接过了师父的行当开起了修车行。“这个小伙子很不错,技术好得很。”因为踏实肯干、修车技术好,前来店里修车的顾客络绎不绝,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年收入最高时候达到了20万元。
头脑活络讲诚信
以服务赢取顾客心
修车行生意如火如荼,怎样才能留住顾客?在两年修车中,余波看到了摩托车在农村市场的前景,随后,他便开始考察市场,发现当地摩托车行只有两三家,卖的也是一些不知名的品牌。此时,余波心中萌生走品牌化路线的想法,专门做品牌摩托车代理抢占市场。接下来,他去往成都寻找品牌总代理商。
“想拿到品牌代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余波说,当年,他18岁,在别人眼里还是个稚嫩的少年,形象气质都无法让总代理商信服。后来,他索性拉上父亲才把代理拿了下来。摩托车行开起来了,在经历了短暂的萧条期后,他迎来了生意的稳步上升。“我的推测是对的,车行的销售额超出了我的预期。”余波说,在接下来的四年里,车行为他带来了每年75万元的销售额。
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抢占市场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诚信经营更是关键。余波介绍说,他最看重的就是摩托车的品质和服务。
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品质保证是前提,做好服务也是关键的一步。“很多时候,半夜三更接到顾客的电话,摩托车抛锚了,立马就要赶过去。”余波说,很多车行承诺售后服务,但是真正能做好的很少。他认为,既然承诺售后服务,就应该做到最好。哪怕是在睡梦中被吵醒或者天下暴雨,也要及时赶过去为顾客修好车,让顾客心里踏实。
就这样,余波的摩托车行在当地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几年间,他积攒了不少人脉。那时,不安于现状的余波,想把生意越做越大,2015年,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在丹棱县城开起了汽车行。不变的是,他还是一直秉持诚信经营的理念,保证价格合理,品质保障,三年时间,他的汽车行平均每年卖出汽车200余台,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从一个街边的摩托车修理工,到现在成为两家车行的老板。12年,余波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诚信经营的理念,在事业上步步为赢。
现在,余波的摩托车行交给父亲在打理,他将重心放在了汽车行。但是,只要顾客提出需求,他还是会亲自为顾客修车。“修车这门技术不能丢,因为这门技术我才有今天的成就。”余波笑呵呵地说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庆平周杰记者王允浩)近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李勇入选第十二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丹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丹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