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员在张场镇峨山村查看水稻新品种的结实情况。
农技员深入现场指导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技员深入地里了解经济作物病虫害情况。
农技员深入偏远山区调研。
农技员深入果园开展技术指导。
农技员查看脆红李生长情况。
农技员为村民指导葡萄种植技术。
农技员为村民指导脆红李栽培技术。
本报记者 彭林 文/图
连日来,酷热难耐。在丹棱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躲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而是奔走在田间地头,采集试验数据、监测农作物虫害、调查农作物生长情况、指导种植技术……他们就是行走在田野的农技人员。
8月29日上午10点过,室外温度达到35℃,烈日如灼。记者见到农技员袁兴亮时,他正头顶烈日,在顺龙乡一果园里讲解果树管理技术。“我做农技员已有27年,每年6到9月是病虫害的高发期,我和其他农技员要跑遍各个乡镇,摸清桔橙、葡萄、脆红李等经济作物出现的问题和具体发生的原因,或者到田间地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为农业稳产、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袁兴亮说。
“受土壤和农作物水分蒸发的影响,烈日下的农田非常湿热,很容易引发农技员过敏性皮炎。”袁兴亮表示,农技员的工作虽然辛苦,但看到庄稼茁壮成长,想到农民丰收的喜悦,大家觉得一切都值了。
在丹棱,像袁兴亮这样默默奉献的农技人员还有很多。酷热的天气,他们头顶烈日,奔走在田间地头,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田野,只为那“稻花香里说丰年”。
新闻推荐
每月督查通报整改“回头看” 丹棱县丹棱镇:丹蒲路口环卫死角整改到位 徐建平邵振宇本报记者李成文/图
拍摄时间:2018年7月27日。拍摄地点:丹棱县丹棱镇板桥社区G351线丹蒲路口。现场扫描:出现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乱倒点,附近道路...
丹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