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极致的茶壶,仍然可以倒水。
精致的微型木质工艺品。
杨培珍制作微型木质工艺品。
1张木桌、1个茶壶、8个茶杯,谁能想象它们竟然能同时摆放在1个热水瓶木塞上?11月1日,在丹棱县资深工匠杨培珍家中,记者一睹微型木质工艺品的风采。
杨培珍从事微型木质工艺品雕刻已30多年了。他制作的工艺品无论多小,都保留了原有的功能。说起与微型木质工艺品结缘,杨培珍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30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有这项技艺,便暗下决心要制作出精美的微型木质工艺品。为此,杨培珍遍寻民间制作家具的高手,但这些师傅都是做大件家具,没有人做小件的工艺品。于是,他静下心来先学习大件家具的制作。为了找到合适的刀具,杨培珍找铁匠打造了80多把不同款式刀具。花了大半年时间,他渐渐摸索出,砍下3年以上的棕树,是制作微型木质工艺品最合适的木材。
万事俱备,杨培珍开始尝试制作。制作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木料中途毁坏。历经了100多次失败之后,他制做出一个3厘米高的木质花瓶。后来,为了突破技艺,杨培珍到了湖北、甘肃、海南等地学习,发现这些地方的工匠只能将工艺品做到巴掌大小,便不能再小了,这更加激发了他挑战的激情。
选料、切出圆柱体、车床造型、细砂纸打磨模型、上清漆……30多年来,杨培珍一直在不断摸索,他的微型木质工艺品也终于做到了小而美。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杨培珍的木制工艺品受到许多顾客欢迎,也有不少人慕名前来拜师。但随着时代变迁,微型木质工艺品渐渐失去竞争力,杨培珍的不少徒弟也开始另谋生计。即便如此,杨培珍仍希望这门手工艺,能一直一直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东坡区:着力打好“三张牌” 万亩“爱媛”销得快 通讯员 陶广汉 文/图
水果产销现场。现场采摘。10月23日,已是桔红满枝的丰收季节,在东坡区三苏乡百家村“爱媛38号”杂柑种植基地,到处是火热繁忙的喜人景象。“今年的‘爱媛\’好卖得很。去年的平均销售价格只有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