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成果全民共享。
音乐喷泉,绽放光彩。
风景如画。
美丽乡村。
本报记者 王允浩 肖倩
市民说
10月22日19时40分,离东坡城市湿地公园音乐喷泉开启的时间尚早,市民张静已经带着大学同学来到公园等待。“毕业4年多了,一直想请同学到眉山来耍,首先要观看的景点就是音乐喷泉。”等到音乐喷泉表演正式开场,张静的同学很快就被酷炫的表演深深吸引。
张静大学期间有每天坚持晨跑的习惯,2012年,她毕业回到家乡,这个良好的习惯却难以保持,究其原因,不过是无最佳的晨跑场地。“本来我打算路跑,但是父母担心我的安全,不赞成这样的想法。”张静表示,于是自己买了一台跑步机,但跑了一个月后,就觉得没劲,跑步机自此被冷落在家中角落无人问津。
后来,在身边人的影响下,张静工作之余的时间或是打麻将或是宅在家里打游戏,长此下来,她感觉自己的脖子越来越不舒服,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生活方式存在问题。
2014年12月30日,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张静也不再是那个业余时间都在打麻将的人了。公园内没有车辆行驶,处处绿草成茵,绿水环绕,为张静提供了绝佳的晨跑场地。
张静最喜欢公园内的望月台沉水步道,每次晨跑,她都要放慢脚步在步道上漫步,欣赏步道两侧清澈的湖水。“在公园里跑步,既锻炼了身体,又欣赏了美景,呼吸了新鲜空气,简直是一举多得。”在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晨跑近两年时间,张静的身体越来越好,她正计划提升自己的跑量,实现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的梦想。
“自从有了这座湿地公园,我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都过得积极向上。”张静性格开朗,说起自己的改变,从不遮遮掩掩。在张静的感染下,邻居陈女士也从今年8月份开始,加入了晨跑的行列。“刚开始,我还不愿意来,觉得自己最多能坚持两天。”陈女士说,“但公园里的环境太好了,在这里跑步简直是享受,不知不觉我就跑了两个月了。”
因为一座公园,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整个生活的状态,这样的改变不仅体现在张静一个人身上。在这里,晨练的队伍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的人群,老年人、青年人、小孩子,他们都找到了坚持锻炼身体的好地方。
城市因水而灵动起来,市民因水而健康起来,“三大工程”建设让眉山从内到外散发着自然气息,为市民提供了绝美的田园风光,在这里,人们依水而生、依水而动、依水而兴。
企业说
返乡就业两年多,东坡区尚义镇青年小李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回乡就近就业,“前些年在省外打工,环境不是太好,整天灰头土脸,而现在,出入眉山经开区新区,感觉特别清爽。”
和普通务工人员小李一样,森科制药董事长罗玉成对眉山经开区新区的变化深有体会。“这里的办公硬软环境一直是强烈吸引公司安心发展的一个最核心因素,我们对未来有极强的发展信心和决心。”罗玉成表示,公司几乎和市上建设‘绿海明珠\’同步,于2013年投入眉山经开新区的怀抱。而那时候,园区的环境远不如现在这么好,很多配套设施尚在跟进中。
2013年,公司投资1.6个亿,在经开区新区征地115亩建成了7个剂型,10条生产线,年产能达5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800人的现代化生产厂房。今年1月,公司开始试生产,现已完成28个品规的上市前核查和生产,计划到2017年完成全部产线运作。
将近4年时间,森科制药在眉山经开新区一步步发展壮大,坚持“尊重科学、关爱健康”的发展理念,坚持“诚信、求实、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精细运营为抓手,不断研发、改善和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了高技术、高质量、多元化的医药产品和健康服务。
“随着眉山区位定位的明确、地区大交通战略的实施及园区软硬件环境的改变,作为企业,我们的底气更足了。”罗玉成打了个比方,员工最大的感受就是空气更清新了,马路更宽敞了,绿化面积更大了,连扁鹊湖水塘里的鱼儿也更欢了,大家更愿意留下来工作了。
罗玉成表示,对企业来讲,首先是交通更便利,在运输上面更加节省时间和费用,有助于物流效率的提高;其次是公司符合园区产业定位,享有政府多项政策支持,与公司的战略规划高度一致,具备企业长期发展的一切条件;从签协议开始、到选址、到开工建设、到证照办理,从党工委书记到普通工作人员的办事过程,都给企业一种定位精准、引导积极、服务尽心的感受,因此,公司对在眉山经济开发区新区有极强的发展信心和决心。
村民说
“文化大院后面有座山,我计划在上面修建亭子,村民们既可以在里面下棋、看书,又可以登高远眺,欣赏村里的美景。”10月19日,丹棱县小河村德祥文化大院的主人文德祥说起自己的打算激动不已。
2011年,时任小河村妇女主任的文德祥很忧心。当时,村里有好几户人家因打麻将引起家庭纠纷,来找文德祥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文德祥发现村里的文艺活动很少,于是,他冒出打造村民活动室的想法。
文德祥性格果断,一旦确定了想法,马上就把打造村民活动室的设想付诸行动。很快,一间占地100平方米的村办公室实现了大变身,建设成为老年协会活动室。当时,老年协会活动室只是简单地放了些象棋、书籍和报纸,虽然条件有限,却深受老年村民欢迎。
2013年,文德祥又建起了“农家书屋”,增加了书报的供应量,书籍涉及范围更广了,活动室一下子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
2014年,为了能让更多村民在活动室找到喜欢的项目,文德祥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自己的养猪场拆掉,投资20万元,改建成一所综合性文化大院。文德祥的养猪场每年可以创收10多万元,当他向家人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后,妻子首先提出了反对,然而,文德祥决心已下,养猪场很快便被拆除,一座崭新的文化大院开始建设起来。
文化大院正式对外开放后,村民可以全天候免费到此开展文化活动,更多的年轻人来到文化大院了,院内的KTV室深受他们欢迎,在这里,他们可以一展歌喉,舒缓工作的压力。
后来,文德祥顺应村民们的愿望,以文化大院为依托,成立了老、中、青三支民间文艺队伍,文艺队伍总人数100多人。在文化大院每月28日固定举行的“老年活动日”,文艺队伍总会有精彩的文艺表演奉上,使文化大院的人气越来越旺。
“以前,我一门心思赚钱,钱袋子鼓起来之后,就想干些有意义的事情,起步时,我并不为大多数人看好,然而,3年下来,我的文化大院赢得了村民们的喜爱,我自己也从文化大院的建设事业中得到了很多乐趣。”文德祥表示,未来,他还将开动脑筋,进一步完善文化大院,让文化大院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玉)“今年10月下旬,我将自己家庭农场生产的大米送到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出每公斤大米硒含量达到0.0418毫克,已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富硒标准。”11月1日,丹棱县顺龙乡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