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产业、修好路、精准脱贫快致富。”老峨山片区脱贫攻坚“新路径”就像丹棱县张场镇万年村半山腰立起的红色标语牌一样明确直接。
10月7日,老峨山片区,一条长34公里,连接张场镇万年、三合、岐山、廖店4个省定贫困村和其他5个市级贫困村的旅游环线正在紧张施工中。年底竣工的这条旅游环线,将成为老峨山片区产业脱贫的黄金通道。文旅联姻,农旅结合,依托当地自然风土人情和优质生态农产品,老峨山片区或将走出一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旅游产业脱贫新路子。
“岐山村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及成熟的猕猴桃、有机茶特色产业,乡村旅游能早日给群众带来好日子。”站在山顶上,岐山村村主任王正海正畅想该村未来的全域“乡村公园”——建农家乐、露营区、垂钓区、水果采摘体验区,外地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岐山美景”。
发展产业才能让老峨山片区真正长效脱贫。据介绍,丹棱县目前有大概10000亩茶树、20000亩核桃树、5000亩脆红李树;10000只山羊、30000只长毛兔、50000只林下鸡——种植与养殖结合,长期与短期结合,该县脱贫攻坚种植业“125工程”和养殖业“135工程”正在为老峨山片区群众脱贫奔康持续发力。
廖店村6组的曾丽群一家居住在距组道一里多外的山上,交通不便加上其母亲长期患病,一家人生产生活困难。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曾丽群一家的干劲鼓了起来,栽起500多棵脆红李树,养起100多只林下鸡和20多只山羊。更让她高兴的是,年底一家人还将搬进政府帮助建好的新房子。
敢为人先、敢闯新路,老峨山上,适合当地持续脱贫的“好方子”开始探路。
万年村,总岗山养羊专业合作社专门辟出的代养区内,13户缺少劳力和技术的贫困户委托给合作社代养的260只山羊长势正好。从今年年底开始,连续3年,合作社将向13户贫困户每户每年给予代养保底分红3000元,万年村两委每年还能获得26000元集体经济收入。
为保证项目精准落地产生最大效益,让部分“有想法没办法”、“有动力没能力”的缺劳力贫困群众能“持续脱贫”,万年村两委将上级政策支持的部分畜牧产业帮扶资金,量化委托给当地的总岗山养羊专业合作社代为经营使用,合作社则将使用扶贫项目的资金利息通过分红直接补助给贫困户和村集体。
合作社负责人杨利说,产业发展、能人致富,集体经济、贫困群众持续受益的“多赢”是“万年村模式”的最大特点。
万年村2组贫困户谢玉芬缺乏技术和劳动力,就将畜牧部门支持的20只山羊委托合作社代养,不仅每年能分到3000元钱,自己在合作社务工,每天收入还有60多元钱,“今年脱贫没有问题。”谢玉芬说。
黑滩子家庭农场流转了廖店村110多亩土地,全种上脆红李树。张场镇将落实到该村的30万元农业产业扶贫项目资金量化,作为村集体和10户贫困户的股权,委托黑滩子家庭农场使用,农场连续3年按每亩300元价格向贫困户补助脆红李树种植资金,从明年开始,还将每年分红6000元给村集体,花费24000元用于村集体基础设施维护。
该农场业主刘华军说:“有项目支持,农场做得更大,发展得更好,更多人才能跟着脱贫奔小康。”
集体经济收入的壮大,对贫困村来说,又多了一笔“脱贫基金”。电子商务协会租赁办公室租金10000元、土地流转分红6000元、13户贫困户委托合作社代养肉羊收入26000元——今年万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2000元。“有了这些钱,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就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望着上级‘输血\’,现在集体自身也能‘造血\’了。”万年村党支书任清元说。
在岐山村2组半山腰,山坡改梯田、水泥搭桩架,占地50亩的岐山村集体经济猕猴桃产业示范园粗具规模。示范园建成后,将由当地合作社、种植能手承包经营。“既是高山猕猴桃示范种植实践基地,又是让村集体经济有稳定收入的“蓄水池”。”该村“第一书记”蒋天勇对示范园将给村里带来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
采访后记:“输血”一阵子,“造血”一辈子。解决“关键少数”贫困群众脱贫问题,需要跳出扶贫抓扶贫,用统筹协调创新理念,用新机制不断拓展贫困群众的脱贫渠道,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老峨山片区干部群众坚持产业扶贫,勇于机制创新,不仅找对了适合当地持续脱贫的“好方子”,也探索走出了老峨山片区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新闻推荐
青神县中岩广场双双超市:安全出口数量不足,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丹棱县丹棱镇玫瑰园音乐厅:未按规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违反规定在可燃材料上直接敷设电气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