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丹棱新闻 > 正文

举全市之力 集全市之智 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写在全国第三个扶贫日之际

来源:眉山日报 2016-10-17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邱文清 李勇军

脱贫攻坚,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艰苦卓绝的攻坚战役!

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市委、市政府紧扣省委提出的“两个率先”要求,结合地处“四大片区”外、“插花式”贫困突出的实际,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着力激发干部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挖掘自身发展潜能,走出了一条具有眉山特色的片区外精准脱贫之路。

数据显示,眉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94万人、省定贫困村4个(市定312个)。2015年减少贫困人口3.95万人、185个市定贫困村达到退出条件。今年1-9月,全市贫困人口预脱贫3.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82.8%。今年年底50%的区县能顺利脱贫,4个省定贫困村退出和4.6万贫困人口脱贫,明年全市所有区县脱贫,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高位统揽,对点破题

脱贫攻坚纵深推进

“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省委对眉山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市委、市政府准确研判市情,自我加压,提出“奋战三年攻坚,率先全面脱贫”目标,明确到2017年全市10.9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1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提前3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减贫任务。

为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眉山市出台了《关于决战“1593”扶贫攻坚确保实现“两个率先”的决定》,高位部署全市脱贫攻坚。同时,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和能力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等17个专项方案,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投入攻坚。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各级脱贫领导小组组长,明确了牵头市领导和责任单位,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脱贫攻坚任务纳入区县、市级部门目标绩效考核,实行“一岗双责”、“一票否决”。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使贫困村摘帽、贫困群众脱贫,必须激发贫困村自身动力,使贫困村这根“针”能穿线。为此,眉山市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结合干部年龄、专业、经历、特长等,针对性“配对”,优选了解农村、熟悉农村、工作能力较强的35名市级部门科级以上干部、281名区县、乡镇干部进驻316个贫困村驻村担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7%,有涉农技术特长的占30%以上。

开展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集中培训,帮助全市316名“第一书记”拓展思路、找准差距、搭建平台,提升聚焦主业、带领群众脱贫奔康的能力。

“选好、配好,更要用好、管好。”市委组织部制定“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确在扶贫项目安排、实施等9项决策实权和推动整村发展、促进贫困户脱贫、壮大集体经济等9项工作责任;建立考评制度,设置贫困人口减少和增收等22项量化指标,市领导带队直接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高规格督查,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实行日常、年度和任期考核。截至目前,已对5名岗位发生变化、3名履职情况不好、8名能力不强的“第一书记”作了调整。

强化产业支撑

***脱贫

“你看这果果长得多好,今年肯定卖个好价钱。”近日,丹棱县石桥乡麻柳村2组43岁的贫困户王丛云在自家的柑橘园里乐开了花。

王丛云全家7口人,母亲患有长期慢性病,父亲和弟弟以及妻子均为残疾人,无法劳作,一双儿女正在上学。王丛云独自担起全家生活重担,家庭经济情况糟糕。

脱贫攻坚以来,在市、县、乡多部门的帮扶下,王丛云将原先产值极其低下的果园进行了升级换代,引进了最新品种的脆红桃和大雅柑。今年王丛云的脆红桃收益近2万元。同时,于去年高换的400株丹棱最新桔橙品种大雅柑也成功挂果,预计今年将有不错的收益。王丛云今年的打工收入加上果园收入,已经成功脱贫。等大雅柑进入盛产期,单这一项王丛云的年收入就将达到10万元,确保脱贫不返贫。

王丛云是眉山市众多依靠产业脱贫致富的贫困群众典型。脱贫攻坚以来,眉山市坚持将产业扶持作为实现率先脱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用发展来解决贫困问题。

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必不可少。2015年,全市仅交通、水利、林业、畜牧等涉农部门就有8.6亿元资金“定向”投入贫困地区、贫困村。整合畜牧资金倾斜支持贫困户发展“短、平、快”的猪、鸡、兔、羊适度规模养殖,组织动员1221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联系指导1776个贫困户发展养殖,实现脱贫5328人;整合农业现代产业资金新建万亩亿元示范区15个、新植改造果园11万亩、新培育50亩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75个等途径,种植业减贫7990人、林产业减贫2406人、水产业减贫2500人。

今年,全市整合到位2.08亿元农业产业扶持资金,对有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实施点对点产业项目扶持。开展扶贫专场招聘会28场,本地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2636人,发放补贴24.79万元。“4050”人员灵活就业279人。创业担保贷款127.4万元,补贴7.73万元。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632人;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技能培训脱贫542人,全市提供工业扶贫就业岗位1.1万个。

勇于创新

为脱贫攻坚提供永续动力

解决“关键少数”贫困群众脱贫问题,需要跳出扶贫抓扶贫,用创新的思维和实践为脱贫攻坚提供永续动力。

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的贫困户王学祥夫妻均是残疾人,一家三口只能靠种地谋生活,每年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生活非常拮据。

2015年,青神县财政向位于百家池村的椪柑专业合作社注资40万元,用于合作社探索成员股权量化模式,共吸纳社员11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26名。合作社为确保11户贫困户通过股权量化收益脱贫,将40万元扶持资金20%的股权优先量化给11户贫困户,剩余80%股权由贫困户和普通社员再次平摊。

合作社通过规范技术增产、统购农资返点、统一销售奖励三种模式实现股权量化收益分配,2015年年底,王学祥就获得股权收益近2000元。11户贫困户人均增收792元。

百家池村将股权量化给贫困户,是眉山市创新财政资金收益分红扶贫的有益探索。眉山市积极探索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机制,将财政扶持资金及形成的资产量化给贫困群众,作为股金交由专业合作社和业主经营使用,让贫困群众有一份稳定的股金分红收入。同时,将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有偿提供给专合组织、业主使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既提高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又保证了缺劳力技术贫困群众脱贫有持续动力。

同时,眉山市还创新实施“互联网+脱贫攻坚”。将全市316个省、市级贫困村纳入“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计划,组织38个贫困村和13家电商企业代表开展电商扶贫产销现场对接,开展“中外知名电商企业眉山行”活动,支持贫困村农产品迈上互联网“大市场”。

此外,眉山市还创新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坚持统筹城乡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有计划地开展易地搬迁安置和新农村聚居点建设,并帮助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农村群众向城市居民、产业工人、农业业主、三产业经营者转变。

新闻推荐

王怀臣在眉山调研时强调记者陈松省委常委省

王怀臣在眉山调研时强调本报讯(记者陈松)3月22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怀臣深入眉山市,调研基层纪检组织建设。王怀臣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完善乡镇纪检组织体系,强化基层党...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举全市之力 集全市之智 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写在全国第三个扶贫日之际)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