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下乡”扶贫,助力贫困村脱贫摘帽。
本报记者 赵娜娜 文/图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眉山市及丹棱县农业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加大农业产业技术帮扶力度,不断创新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助力贫困村产业发展,为贫困村早日实现脱贫摘帽奠定了扎实基础。
“这个培训整得好,经过培训,我们知道了叶面喷肥在生长期间都要进行,也知道了李子是花非常多的作物,花期需要最多的元素是硼元素。所以我们要在盛花期喷施硼肥,或者在花期以前多施硼肥,这个非常重要。”8月1日,丹棱县张场镇廖店村文化活动中心会议室里座无虚席,眉山市及丹棱县农业部门正在这里举办“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培训班”。“城里客”讲授的知识,让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
针对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市农业局向廖店村发放了《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培训教材》和服务卡,并对贫困户、驻村农技人员开展了脆红李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切实推进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当天,来自市、县农业部门的技术专家还步行来到海拔900多米的茶园,实地指导农户科学种植管理茶园,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
村民陈玉芬说,廖店村不仅有茶叶,脆红李产业也发展一定规模,通过技术人员的指导,她明白了怎样施肥、怎样管理,技术相应得到了提升。村民谢开均表示,在培训中收获颇丰,现在扶贫政策比较好,等奔康大道通了,茶叶肯定能多卖点钱,老百姓的腰包将越来越鼓。
廖店村地处总纲山脉,是全市列入建档立卡的4个省级贫困村之一。该村有6个村民小组,288户,1074人,其中有劳动力574人,每年外出人员400人左右,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44户,132人。目前,该村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脆红李,养殖业以长毛兔、山羊为主。
针对廖店村基础设施落后、规模化产业低、群众种植水平不高、“能人”带动效应不显著的实际情况,市、县农业部门以农业项目为依托,以技术为支撑,重点围绕协助编制产业扶贫规划、推广农业主导品种和技术、帮助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助推发展主导产业等方面,狠抓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从源头解决贫困问题。
“我们通过对廖店村土壤的调查了解,引导农户主要发展脆红李及茶叶两大支柱产业;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户施用有机肥的意识,以达到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通过项目的实施,为廖店村修建了3公里的排灌沟渠以及15口蓄水池,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驻廖店村农技员曾永燕说。
在丹棱县4个省定贫困村,像曾永燕一样,市、县农业部门各选派了一名农业科技人员驻点联系帮扶。这些从城里来的技术人员,长期驻扎在贫困村,通过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送示范等方式,因地制宜实施***,帮助贫困村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截至目前,这4个村共开展技术培训26次,培训贫困户2326人次,发放农业科技资料1.8万余份,获赠肥料51.3吨,引进了逸境家庭农场等4个经营实体项目,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娜娜)为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建设和谐美好家庭。10月18日晚,丹棱县妇联在杨场镇狮子村举办了“科学家教进万家”首站大型公益讲座,近300多位村民到场聆听讲座。讲座邀请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