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子瑜(中)与村干部一起察看脆红李长势。
自2015年8月担任丹棱县双桥镇团林村“第一书记”以来,付子瑜带领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抓发展,给团林村带来了巨大变化。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调整见成效,基层群众钱袋子鼓起来,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少至26户88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来基层不是摆样子,要出实招、办实事,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朴实的话语正是付子瑜坚持脚步丈量工作的真实写照。
【办实事】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付书记对我们很关心,常常来看望,又组织技术培训,给我们送来了免费鸡苗,下一批我家还要喂100只鸡。”8月26日,贫困户李寿华说。今年5月,在付子瑜的努力下,全市妇联系统“爱心传递”项目第一个落户团林村。李寿华和其他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领到了50只鸡苗。
上任伊始,付子瑜在村党员大会上庄重承诺,两年内实现“户脱贫、村摘帽”。为了尽快摸清家底,不到一个月,付子瑜跑遍了6个村民小组的田间地头,迅速摸清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整村贫困的主要原因。贫困区域和贫困户主要集中在山区,群众观念相对落后,产业定位不清晰、发展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面对复杂情况,付子瑜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因地制宜,绘制了团林村2年脱贫、3年发展、5年致富发展路径。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付子瑜在项目和政策落实上解决贫困户急难问题,针对有劳动能力的则重点扶持生产,一年以来为贫困户协调落实项目5个,发动贫困户种植脆红李123亩、核桃63亩,目前全村已成功脱贫16户50人。
针对该村运输难、用水难、用电难等基础设施问题,付子瑜带领村“两委”跑部门、要项目,从去年8月至今先后争取项目6个,整合行业部门资金300多万元,修建蓄水池10口、沟渠3200米、整治山坪塘9口,硬化水泥路2500米,新建提灌站2个,计划投资575万的农电改造和土地整理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让百姓生活环境大大改善,也为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出实招】
调整全村产业结构
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付子瑜表示,作为“第一书记”,不但要为老百姓服好务,更要在发展经济方面下功夫、出点子,让群众从中能够长期受益。
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调整产业是关键。为了培育全村致富奔康主导产业,付子瑜先后6次邀请市县农业部门实地调研指导,确定了整村产业发展方向。“一方面积极争取畜牧项目,发展短平快产业;一方面结合团林村山区、坝区地理特点,种植芋头生姜,当年种植当年见效,并大力发展脆红李、核桃产业,通过长短结合的方式,让贫困户短期脱贫,长期致富。”付子瑜表示,将力争到明年全村形成3000亩的一个产业带。
为了顺利实现产销对接,付子瑜创建了团林村电子商务工作站,利用互联网优势销售农产品,解除群众后顾之忧。
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发力,另一方面努力提升村级党组织服务力,率先建成村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智慧团林”,创办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成功探索大学生村官创业新模式,党建示范引领扶贫攻坚“五带”活动广受关注。
“通过他的带领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该怎么去为老百姓做事情,工作作风大大改变,班子也活了起来。”该村网格员吴刚坦言。
服务群众无止境。付子瑜说,他要在有限的两年时间里,坚守岗位,扎根基层,务实为民,把满腔感情都用到老百姓身上,努力为全村构建一条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新闻推荐
丹棱县委书记朱莉: 加快转型发展 实现绿色崛起 本报记者 张玉
丹棱县丹心湖公园效果图。(资料图片)未来五年,丹棱县如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中国大雅家园?近日,记者专访了丹棱县委书记朱莉。“未来五年,是丹棱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