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那果树长势很弱,不晓得施哪种壮果肥好”“我那果树着花果太多,不知道咋个梳果”“我那果树枝杆长出春梢,可不可以抹来甩掉”“我那果树出现黄蜘蛛危害,用啥子药防治最好……”5月24日,在眉山市东坡区三苏乡集体村200多公顷的“爱媛38号”水果基地现场,对于接受夏季管理技术培训的贫困户和残疾人提出的疑难问题,果技专家万月宁一一给予解答,大家不时频频点头,“听懂了”。
“今天的培训既适用又‘解渴\’,按照专家讲的去做就能增收。”集体村5组贫困户黄在明告诉记者,他一家5口人,80多岁的父母需要赡养;女儿在成都上大学也要开销,多年患类风湿导致关节变形,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妻子需要长期服药,家庭经济的压力全靠自己一个人承担。为了摆脱贫困,黄在明早在5年前就种了0.2公顷“爱媛38号”优质水果。然而,由于自己缺乏果树种植技术知识,在科学施肥、防病治虫、修枝整型等方面没有跟上,致使果树到去年的挂果量依然不是很大,0.2公顷“爱媛”仅收入了1000多元,经济贫困的“包袱”也就难以摆脱。
脱贫致富的转机出现在今年3月,区、乡联系帮扶干部无偿为黄在明送来一头能繁母猪。“一年左右就能下崽,按现行仔猪价格计算,每窝仔猪可卖7、8千元,还为水果生产增加了肥料,只要在管理上多下些功夫,少说水果年收入也在2万元以上,加上自己闲时在附近务工,年收入又有1万余元,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家庭日子就好过多了。”更让黄在明高兴的是,当天的培训不仅让他学到了技术,还领到了两包免费的高效果树肥料。“今年我的果树已经全都挂果,抓好夏季管理就能成倍增收。”黄在明说。
据联系该村的三苏乡残联负责人王清辉介绍,集体村地处与丹棱县接壤的山丘村,也是一个市级贫困村,全村以发展优质水果产业为主打产业,近年先后共发展“爱媛38号”“不知火”“春见”等优质面积333.33公顷,其中“爱媛38号”就占200公顷。至今,该品种果树虽然已栽5年多时间,但始终存在管理薄弱问题,致使试投产和大量投产果树没有达到应有的产量,村民们站在“聚宝盆”里却富不起来,其中果农中的贫困户和残疾人,更是守着“花果山”,过着苦日子。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让贫困果农掉队。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该村在区为民服务工作组和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依托东坡区三峰杂柑产业协会,围绕打造水果“一品村”产业,结合多种帮扶措施的落实,针对当前果树夏季管理的关键技术难题,有的放矢地组织全村贫困户、残疾人和果树管理薄弱户进行集中培训。在课堂授课、现场讲解、送发资料、接受咨询结束时,还按参训贫困户、残疾人果农人头,每人免费送发高效果树复合肥两包。“抹掉春梢、增施壮肥、防治黄蜘蛛,我回去就整”。该村5组揣着技术资料的果农陈志英表示。
(陶广汉 本报记者 苏文保)
新闻推荐
4月9日,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双桥镇梅湾村果农将采摘的晚熟脐橙销售给外来客商。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近年引导果农采用“留树保鲜”技术,即在冬天通过给脐橙树施肥、覆盖塑料...
丹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