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刚摘下的桃子给客户,村民喜笑颜开。
端午小长假,深山峡谷中沉寂的丹棱县幸福古村被热闹的人群唤醒。山外暑气蒸腾,山中却凉爽宜人,满山的桃子缀满枝头,煞是喜人。早在端午之前,村里的客房就被抢订一空,来自成都、眉山及周边市县的游客来到这里,转山赏景、采摘鲜桃、品尝农家菜,享受着犹如世外桃源般的安静与舒适。
幸福古村于今年春天揭开神秘面纱。深山古村厚积而薄发,旖旎古朴的自然风光在创新性的旅游模式包装下,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游人趋之若鹜。6月21日,记者走进幸福古村,探寻古村的今生。不一样的规划 不一样的古村 走进村子,一株高大的银杏树下堆满了一筐筐果子,果香扑鼻。几个村民坐在石板凳上,守着面前用箩筐装好的桃子,谈论着今年的收成。近处的农家院子里,不知多少年前从山上滚落的巨石,在院子里扎下根来,爬满青苔,从石缝中长出的各种蕨类植物随风摇曳,野趣横生。远处层层叠叠的茶丛、浓密的山林中,不时有旅客经过,他们挎着竹筐,采摘着树上成熟的桃李……好一派安逸富足的乡村美景。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丹棱县乡村游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始终没有摆脱吃饭、打牌、采摘的低端发展状态。如何将游客留住,实现乡村游升级换代,成为丹棱县思考的重点问题。
顺龙乡幸福村民居以土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院落为主,村内阡陌纵横,鸡犬相闻,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民俗。千年银杏夫妻树、龙抬头、青蛙石、鹰嘴崖、清代石拱桥“赵桥”、大寨梯田、丹马盐铁古道、古城牛角寨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可谓典型的农耕文化大观园、全省少有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
怎样最大限度地保存古村落的风情,并在乡村旅游的市场中开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阵地?丹棱县以“质朴原乡”为特色,以“严格保护、尊重传统、适度开发、产村相融”的保护性开发为原则,聘请了省内知名专家领衔的规划团队,明确了幸福古村乡村游项目定位、形象定位、建设目标、项目业态、实现路径等,着力将幸福古村打造成为全省极具时代印记的乡愁旅游目的地。
院落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农村传统特色,“堂屋”和“仓房”依旧,犁、耙、风桶、石磨、蓑衣、斗笠、竹耙、瓢篼……那些散落在记忆中的传统农耕和农村生活用具也清理掉尘埃,重新摆放在院落内适当的位置,使整个院落更具“乡村味道”。村内的便道,铺上山上采来的红砂石板,变成了旅游步道;废弃的猪槽种上野花野草,形成独特的风景线;将磨刀石做成警示牌,将干柴整齐码放于墙根成为装饰;溪边桥头的水车和屋墙上斑驳的“备战备荒为人民”字迹……
“到乡下来,就是想看乡村原本的样子。楼房、瓷砖、水泥路,这些东西我们在城市里已经看得生厌了,而乡村就该是朴拙的,就该是幸福古村现在的样子:房前的石磨,屋后的柴垛,泥土的芬芳……这些,让我们忘记城市生活的喧嚣,感受到心灵的回归。”从成都带着全家来旅游的唐先生说。
创新“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
古村新生
黄慧斌的家位于村里的一个制高点,是村里较早开始经营乡村旅游项目的农户。
“我在外面开过餐厅、干过保险,现在村里打造得这么好,我就回家来安心经营家里的餐饮项目了。”黄慧斌说,她一家五口都扑在家里的农家乐上,忙时还要请两三个人来帮忙。家里的房子由合作社出面,与村里引进的公司进行协商沟通,交由公司统一打造、经营、管理。此外,家里还种着200多株桃树、李树。公司统一打造,眼光要远远高于普通农户打造的农家乐的水准,统一管理、经营,也规避了农户之间的恶性竞争,并有利于统一调配资源,自家的收益也多元化,一切向着利好的方向发展。
黄慧斌提到的合作社是指“幸福古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是以幸福古村31户村民为主体的农民专合组织,主要负责日常管理运营、村民技能培训、企业沟通协商、收益分配等工作。
合作社将村民的闲置房屋租赁下来,集中打造示范民宿,并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协作运营,农民的身份不变、房屋产权不变、承包土地收入不变,可获得房屋出租费用、劳务收益、经营收益分红、自主经营性收益、土地流转收入等五重收入。
“村民的房屋由合作社出面,与公司进行协商沟通,谈好如何打造、经营和管理。”丹棱县旅游局负责人表示,打破以前单户散乱发展的局面,充分实现乡村旅游的社区自治。
有合作社作为纽带,幸福古村乡村游形成“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新型发展模式。原本的幸福古村人口大量外流、乡村破落荒凉、交通不便,如今,通过创新“农户+合作社+公司”共同参与经营,打造古村落“民宿+度假”乡村旅游新模式,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村民收入来源变得多元化,古老的村落真正乘上了“幸福列车”。
新闻推荐
活动现场。本报讯(胡莉记者林茂春文/图)为帮助群众深入了解创业就业政策,提升群众知晓率,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氛围,近日,丹棱县有关部门在城区人口密集场所以及各乡镇逐一开展创业就业政策宣传活动。如...
丹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