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认真聆听百姓诉求。
本报记者 赵娜娜 文/图
曾经,他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帅小伙;现在,他是个的“黑人”。从白到黑的背后,是他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只为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他就是丹棱县2015年度“十大最美劳动者”之一的宋军。
“老百姓最大,我们要认真聆听他们的诉求,只要合情合理,一定要想尽办法满足。”近日,在丹棱县杨场镇产业办接受采访时,宋军如此表示。
为民服务 工作不怕苦和累
宋军出生于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1997年12月,他离开家乡踏上从军之路。16年后,宋军转业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
2014年8月,宋军到杨场镇产业办工作。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作岗位,对宋军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他不怕艰难,勇于担当,积极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工作方法,很快,他的工作做得得心应手。
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处理旧城改造的相关事务。“那天,烈日当空,挖机正在紧张进行场平作业,突然一对夫妇向正在施工的机器冲了过去。”宋军回忆道。
宋军及时制止了这对夫妇。他一边协调挖机平整其他土地,一边与该夫妇沟通协调。原来,该夫妇对旧城改造政策存在误解,宋军便积极宣传政策、开导劝解。衣服被汗水湿透,皮肤被烈日灼伤,嗓子说得沙哑,最终,他做通了这对夫妇的工作,工程得以顺利施工。
为让旧城改造能够顺利进行,宋军连续一周驻扎在场镇,每天早上6点就到项目现场,直到晚上9点才离开,有时甚至忙得来不及喝口水,但他没有叫过一句苦,没说过一声累。
“苦点、累点、受点委曲都不怕,只要能处理、维护好老百姓的权益问题,我就很开心。”宋军说。
情系百姓
建设家乡有担当
2015年4月,杨场镇产业办接到配合丹夹路扩建工程的任务。丹夹路扩建工程项目总长14.8公里,涉及8个村,25个组,1000余户人,需征地200余亩,拆迁40多户。
“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宋军和我们一起连续奋战了20余天。”同事廖莉说,为让项目顺利推进,白天,宋军忙着丈量土地,双手磨起了茧,双脚磨起了泡,嗓子说得沙哑;晚上,他认真汇总资料,“项目完成,他整个人瘦了一圈”。
宋军坚信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让老百姓更好地理解修路对建设家乡的重要性,宋军不断地到农户家中沟通,该镇金龙村一农户家,他前后跑了十几趟,最终得到该农户的理解与支持,从而让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对待工作,宋军从不抱怨。他一直坚守岗位,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为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宋军的领导对其赞誉有加。
新闻推荐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党组副书记黄彦蓉率执法检查组莅眉开展执法检查
黄彦蓉一行在丹棱县梅湾村调研。本报记者杨槐摄本报讯(记者陈燕利)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部署,27—28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黄彦蓉率执法检查组莅临眉山市,就眉山市贯彻实施《中...
丹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丹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