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丹棱县有一种叫做冻粑的美食,因民间主要在冬季制作,蒸熟后,待其冻却保存待用而得名。
有文字记载的丹棱冻粑制作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丹棱冻粑以当地优质籼米为主要原料,经浸泡、磨浆、入缸发酵、用玉米苞叶包裹、上笼蒸制等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味道甜而不腻、香而不粘,入口化渣,易于消化。即可作佐餐佳品,又可用于消闲食品。
走在丹棱县城的大街小巷,几乎隔不了多远就有一家卖冻粑的店子。在阆中古城等省内外不少旅游景区景点,都有“丹棱冻粑”的招牌小吃店,且门庭若市,生意爆好。
这也难怪,丹棱冻粑自古闻名于世,在当地至今流传着 “五个冻粑换了个知县”的故事呢!
相传,清乾隆年间,眉州府丹棱县有个姓李的举人进京赶考,他家世代都会做冻粑,他便带了几十个自家做的冻粑进京当干粮。
李举人到了京城,考试不尽如人意。留京期间,一天,他在大街某茶馆中烤制冻粑时偶遇了当时一位王爷,王爷闻到烤冻粑的香味非常喜欢,得知李举人烤制的食物叫 “丹棱冻粑”,便要求他第二天将冻粑带来品尝。
第二天,李举人拿了两个冻粑来到茶馆为王爷烤制,王爷吃得津津有味。第三天,李举人将仅剩的五个冻粑带到茶馆,王爷早早就在茶馆等候……经过三天的近距离接触,王爷对他的才华和人品非常欣赏。当王爷了解到李举人进京考试名落孙山,便破格提拔,举荐他到江苏某县做了个知县,立即赴任。
过去,丹棱冻粑主要以小作坊进行生产,店铺有数十家,但产量不大,年产值也不高。近年来,丹棱县高度重视冻粑产业发展,大力振兴冻粑产业,打造丹棱冻粑品牌,成立了丹棱冻粑协会,2011年,丹棱冻粑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目前,丹棱全县共有冻粑生产企业、个体经营户100余家,年产值达1.4亿元,年均销量以25%的速度递增。
王泽会 本报记者 文铭权 袁丽霞 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赵胜寒记者袁丽霞)“权力责任到岗到人到环节,必须谨慎,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邀请专家取证试验。”2月28日,丹棱县农业局处理一起柑橘农药事件,当事干部说,以前只是简单调解赔偿了事,现在责任到了人...
丹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