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卫生无人搞,现在大家齐清扫。村民自治交点钱,生活环境换新颜。”这是眉山市丹棱县村民在谈到环境治理前后的一句顺口溜。
漂亮的农房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村庄;房前屋后,柑橘压弯了枝头;绿树的掩映下,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农户院坝、道路十分整洁,目之所及很难见到垃圾的存在。
龙鹄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说:“四年前的龙鹄村,可以用‘垃圾围村\’来形容。一到夏天就散发出腐臭气味。自从采取‘村民自治、市场运作\’模式将垃圾‘绿色\’处理后,龙鹄村的生活环境大变样。”
丹棱县从2011年3月起,丹棱县就在龙鹄村试水“村民自治、市场运作”模式,将农村垃圾处理作为招投标项目来做,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定全村的垃圾收集和常态保洁承包人。中标人与村委会签订承包协议。承包所需费用按每人每月1元收取,差额部分由村集体收入补贴。
张志明是通过竞标产生的丹棱县首个农村垃圾保洁承包人。他在2011年3月通过以每年3.64万元的价格,连续三年负责龙鹄村垃圾转运保洁。目前,他还聘请了5名当地村民,到村里各个垃圾池转运垃圾,将垃圾运至村口的收集站。县环卫所再把垃圾收走。
这一做法迅速在全县推广。各乡镇还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连片”承包或“打捆式”承包方式确定保洁承包人。当年底,丹棱县就实现农村垃圾处理的全域覆盖。
丹棱县修建大小不一的垃圾定点倾倒池,山区分散的农户则发放编号箩筐、背篼,每个村统一在村道旁建收集站,由县环卫所直接转运处理。各村均把垃圾处理写进《村规民约》,要求村民按塑料、厨余及普通垃圾分类后再倒入定点倾倒池。
丹棱县委书记钟维钦说:“‘村民自治、市场运作\’模式有效地破解‘垃圾围村\’的难题,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村民通过交清洁费,既筹得保洁承包费,还让村组干部、承包人、村民三方形成相互监督机制。”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特约通讯员沈春妹本报记者吴平“今年丹棱降雨比往年同期少30%,但由于推广了免耕和强化栽培,全县秧苗已顺利栽下。”5月20日,走进丹棱县仁美镇正安村,该县农业局农技站站长严平忠一边查看着田里的秧...
丹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丹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