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年以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四川省又遭遇“4·20”芦山强烈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农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农民增收面临挑战。“三农”稳则社会稳。上半年,四川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认真探索,攻坚克难,农民收入增长继续保持“两个高于”。今日起,本报推出《“三农”问解·增收》系列报道,探寻助农增收好经验、好做法。敬望读者关注。
□本报记者 邹渠
[广角]
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这是四川农村的现实,也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如何让农民在土地上持续增收?农村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如何协调?一道道课题,需要在实践中破解。
选准目标,因地制宜,一张蓝图画到底;“不劈山、不砍树,照样让群众能致富”;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用科学技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辩证把握“不变”与“变”,产业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逐步协调统一,一条农民增收的良性途径随之出现。
[焦点]
“不知火”的市场独步
5月卖橘,7月卖桃。
眉山市丹棱县双桥镇梅湾村梅湾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梅仕中和他的780多户社员们又迎来一个丰收季:今年“不知火”橘橙平均价格达10元/公斤,比往年高20%以上。全村以“不知火”橘橙为主的7000多吨水果,让村民腰包实实在在鼓起来。“今年‘不知火\’行情好,合作社社员家家都卖得欢。”梅仕中说。但梅仕中又有令外人不解的一招:将1000多棵正值“盛年”的“不知火”锯掉,在上面嫁接了一种不知名的芽苗。“水果市场竞争激烈,没有优良品种和好的栽培技术,莫想赚到钱。”梅仕中说,2010年,他投入170万元,从省外一个研究所引进9个油桃新品种,种植了400多亩。9个品种中4个失败,但其余品种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2011年桃树挂果,一树一果,卖了1万多元;2012年卖了28万元;今年60亩投产,产量10万公斤,均价10元/公斤,最高12元/公斤,收入100多万元。“油桃价格这么高?”记者不解。“价格不是我定的,市场说了算。别人的油桃一个只有2两左右,1元钱1斤。我的油桃一个可达半斤、6两。个头大、颜色好、口感好,价格自然上去了。”
梅仕中告诉记者,他新嫁接的是自己选育出来的一个“不知火”新品种——大雅柑,现正处于中国柑橘研究所审定中。一旦通过,他将迅速在合作社及丹棱种植户中推广。
梅仕中是丹棱农村一大批农村能人之一。在丹棱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这批能人带动全县农户种植优质橘橙11万亩,总产量15万吨,全县农民人均产果1.15吨。今年的优质橘橙产值达6亿元,仅此一项,农民可增收200多元。
不折腾的一以贯之
从该县丹棱镇到双桥镇,连绵起伏着三四万亩柑橘林。车在一湾一湾翠绿柑橘林里穿行,不时一幢幢黄、蓝色琉璃顶的民居从橘林深处冒出头来。“我们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是因地制宜,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旦确定目标,就以规划引领,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不因班子变化而变化。”该县相关人士介绍,早在多年前,该县就因地制宜确立果、桑、茶、林一县四品的农业经济四大产业发展目标。截至目前,10多万农民拥有16万亩优质水果。
在方向和理念的不变中,丹棱又在求变。
瞄准市场大转型。以前,丹棱水果一直以脐橙为主。随着全国脐橙面积的迅速扩张和同质化严重,价格逐年下跌。该县经多方论证,提出不与赣南抢早,不与两湖争中,走晚熟路子。以“不知火”为主的优质橘橙成为该县调结构首选。
没有大拆大建,没有大规模流转。该县按照“小业主+大园区”模式,建立以农户为经营主体的规模化橘橙产业基地。对成片栽植10亩以上“不知火”等橘橙品种的农户,政府每亩奖励50元;建立3个百亩橘橙新品种母本园和30个技术指导服务小组,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并建成橘橙产业示范园区5万亩。今年,该县新增以“不知火”为代表的特色效益农业种植面积1.4万亩。
在3万多人次的农民技能培训基础上,今年3月,该县举行首届“不知火”种植技术大比武决赛,100多位种植能手参加。同时,积极申请“丹棱桔橙”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丹棱县申报为“中国桔橙之乡”。“不知火”获农业部绿色食品A级认证产品,并注册“大雅”牌丹棱橘橙商标。
大片果园的出现、生态环境的美化,为该县农民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空间。仅在梅湾村,就发展乡村酒店2家、农家乐36家,去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新闻推荐
春节期间,被称做《舌尖上的中国》姊妹篇的七集大型纪录片《一城一味》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第四集“眉山篇”里,东坡肘子、手工凉粉、丹棱冻粑……一道道眉山美食引得不少观众直咽口水。《一城一味...
丹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丹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