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泽敏 记者 文铭权)
8月16日,眉山市丹棱县城西社区党支部书记袁琳一直在办公室整理部分居民办理医保、低保资料。今年5月,作为大学生村干部的袁琳通过“两票制”选举,成为该县最大社区的“一把手”。“小袁虽然年纪不大,但处理社区工作有模有样。社区群众没选错,我也没看走眼哈!”56岁的原社区书记陈桂珍对自己的接班人表示满意。
作为全省村(社区)党组织换届试点县,丹棱县在今年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中,18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社区)党支部班子,其中6名大学生“村官”和袁琳一样当选为村(社区)党支部的领头人。“这个结果远远超过组织部门的预期。”丹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枫说,在之前摸底调查中,预计大概有3-4名大学生“村官”可能选举担任村(社区)“两委”负责人,7名左右的大学生“村官”能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
为使大学生“村官”克服群众工作经验不足的短板,真正得到群众认可,该县每名县级领导至少联系1名大学生“村官”,帮助他们尽快增强信心、消除顾虑、提升能力。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和老支书与大学生“村官”组成“3+1”帮带对子,“手把手”地从管理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搞好传帮带。
袁琳选派到城西社区任支部副书记后,老书记陈桂珍带着她走访社区近60户党员,详细介绍社区党员和群众的基本情况,并实打实地现场传授基层问题处置经验。不到两个月时间,袁琳的活力与表现让社区党员群众寄予厚望。在接下来59名党员参加的党员大会上,袁琳得到47票的高票,当选为城西社区党支部书记。
顺龙乡万坪村老支书黄文礼主动向乡党委提出退下来,把大学生“村官”黄文敏推上去。黄文敏2008年任该村主任助理后,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县农机局、县团委资金1万多元帮助村上修水泥路。最终该村31名党员中28人选举他为村支部书记。
“要带着群众干,先做给群众看。我要利用父亲在外面畅通的销售渠道,首先带动20户发展100余亩绿化苗木。”黄文敏说,为兑现任职承诺,他将带领万坪村群众大力发展高山蔬菜、脆红李等绿色生态农业,带动体验式乡村旅游。
新闻推荐
去年年底,一份由文化部颁出的“优秀文化志愿者”获奖证书,寄到了眉山丹棱县桂花村王作平手中。王作平和他的文化大院成了桂花村的“金字招牌”。“文化大院”不关门、不上锁,夜不闭户,已累计开放1680...
丹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丹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