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会 本报记者 文铭权
对于一种单个售价仅一元钱左右的小吃,能否将其做成一个大产业,甚至发展壮大为一座产业新城,成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中的有力支撑?
9月6日,丹棱县首个冻粑标准化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粑国城”项目动工建设。
“该项目建成后,年产量可达1.5亿个,年销售额可达1亿元以上。标志着 ‘丹棱冻粑\’生产,将实现从手工作坊式生产向产业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转变。”丹棱县委书记钟维钦说,“粑国城”项目只是一个开始,该县正规划建设冻粑产业园区,通过园区建设搭建冻粑招商引资的平台,占地面积将达1平方公里,实现产、供、销企业聚集。
因特殊的地理和水资源环境,“丹棱冻粑”极负盛名,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乾隆版《丹棱县志》风物篇《食说》记载:“古邑丹棱,时至腊月,民逮天寒,以米磨浆,入缸存之,数日,蒸而食之,名曰冻粑。”
“‘丹棱冻粑\’已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据钟维钦介绍,截至目前,“丹棱冻粑”生产企业有70多家,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现已成为当地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每天生产冻粑约6万个,主要销往成都、乐山、重庆等地,覆盖蒲江、邛崃等周边区县,已成功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大中城市超市销售。
2010年至今,丹棱县先后3次举办“振兴‘丹棱冻粑\’产业论坛”,专题研究振兴“丹棱冻粑”产业,提出“政府引导、企业抱团、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在广泛开展市场调查和征集专家、企业意见基础上,丹棱决定走好三步棋:
——加快打造 “丹棱冻粑”品牌,做好健康绿色食品定位。丹棱县质监局牵头制定“丹棱冻粑”地方标准,县工商局牵头申请注册“丹棱冻粑”地理标志和商标,县文体旅游局牵头开展“丹棱冻粑”制作工艺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冻粑之乡”的工作,完善“丹棱冻粑”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工艺传承人档案,指导建立“丹棱冻粑”生产工艺博物馆,丰富“丹棱冻粑”的文化内涵。
——抓好项目招商,引进龙头企业。该县将“丹棱冻粑”标准化生产线项目列为2011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做大“丹棱冻粑”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同时建设集“丹棱冻粑”生产、展示、销售、洽谈签约于一体的专业市场。努力将“丹棱冻粑”做成该县一张新的城市名片,带来产业集群效应,助推第三产业经济发展。
——营造对外宣传攻势,做好文化品位定位。该县正收集整理关于大文豪苏东坡与“丹棱冻粑”的历史渊源或传说,丰富“丹棱冻粑”文化内涵。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拓展销售市场。
“冻粑作为食品和旅游产品,能带动三产业发展;采用标准化生产后,能带动二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成规模后,县内将建立原材料种植基地,又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钟维钦认为。
新闻推荐
(紧接01版)一幢幢白瓷砖、黄色或蓝色琉璃顶的农居不时从橘林深处“冒”出头来。中午时分,双桥镇梅湾村3组的余熙林大爷还在柑橘园里修枝。他告诉记者,他家5亩果园都是杂柑新品种,好卖,年收入两三万元。...
丹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