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丹棱县丹棱镇龙鹄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
□本报记者 文铭权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并非保洁员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垃圾的逐级迅速减量……”4月26日,在眉山市基层组织年流动现场会总结会上,丹棱县丹棱镇龙鹄村党支书罗朝运的汇报,赢得阵阵掌声。
去年年初,罗朝运通过“项目承包制”开展本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集中处理的创新做法,解决了农村垃圾大难题。“龙鹄模式”很快在全省推广,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
龙鹄村是当地有名的特色水果村,柑橘类果树超过3000亩。过去村民将烂果随意在河道、公路旁倾倒,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原有的治理模式制度不完善,保洁效率不高,存在无垃圾收集基础设施、收集的垃圾无法处理等问题。”2004年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罗朝运一直在思考。
“因地制宜、村民自治、市场运作”,该村召开全体村民大会,一致通过对本村垃圾集中分类处理及保洁工作项目化,实行“承包责任制”,村民每人每月出资1元卫生费,差额部分由村级资金解决。2011年3月中旬,通过公开招投标,3组村民张治明成为全村垃圾收集和常态保洁承包人。
该村根据道路和农户分布情况,以3到15户不等,建垃圾定点倾倒池,共建村收集站1个,分类减量池3个,联户倾倒池58个。通过分类减量池分类,垃圾减量效果明显,达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的,最终仅有3成垃圾出村。
“龙鹄模式”使村里更美了。但在村民眼中,罗支书更是善于抓发展的“领头羊”。2010年至今,全村新发展藤椒2000亩,葡萄600多亩,已成为新的优势产业。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7200元。
“这次当选党代表,倍感责任重大。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继续坚持以群众‘拥护不拥护、答不答应、满不满意\’的准则,加快村里的果树种植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罗朝运说。
新闻推荐
□姚永亮王泽会本报记者文铭权10月1日一大早,眉山市丹棱县张场镇文化站内健身广场上,一台由当地农民自编自演的庆国庆文艺表演正在热闹进行。上台演出的村民各展才艺,“农民版”的《最炫民族风》、...
丹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丹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