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延续赢取每一秒
——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公众急救保障提升工程正式运行
11月15日,首批100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在全市各大公共场所安装验收完毕,第一批550名使用管理人员及志愿者已接受专门培训,具备正式启用条件,标志着2020年度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公众急救保障提升工程正式运行。据了解,马鞍山市是安徽省最早一批实施AED公众急救项目的城市,项目完成后,AED每万人拥有率在长三角地区将居于前列。
1
坚持民生为先推进急救民生项目
AED普及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内容。2020年,市政府正式启动公众急救保障提升工程,计划分三年在市、县(区)公共场所安装AED共260台,其中2020年在花山区和雨山区先期安装AED共100台,优选人员密集、流动量大、影响明显的学校、车站、场馆、景区、商场等100个公共场所作为投放点。项目责任单位为市卫健委、市红十字会、花山区政府、雨山区政府,具体由市紧急救援中心(120)组织实施。此次项目的开展,旨在提升公众急救保障水平,提高公共急救服务能力,以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
坚持多措并举加快项目建设
AED的普及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市紧急救援中心坚持多措并举,加快项目建设。一是科学布局选点;2020年在花山区和雨山区先期安装AED共100台,优选人员密集、流动量大、影响明显的学校、车站、场馆、景区、商场等100个公共场所作为投放点。二是全面普及培训;制订AED操作使用和急救培训计划,编制急救培训教材,开展专业师资队伍和志愿者的专项培训,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普及宣传,第一批550名使用管理人员及志愿者专项培训已完成。三是专业投放安装;每个点位指定一名负责人,提供名字及手机号,录入AED物联系统,与每台AED设备进行绑定,开通现场管理权限。项目志愿者服务队在市紧急救援中心统一组织安排下,实施网格化服务,每名志愿者全程协助完成5个AED投放点的安装、验收等工作。
3
坚持常态运行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AED项目是马鞍山市加快急救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推动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负责,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市紧急救援中心将建立马鞍山120AED志愿服务队,全面宣传普及AED和急救知识;建立AED常态化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无缝对接120急救绿色通道;建立AED公共急救志愿服务网络,提高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率和全民急救知识普及率。通过此举进一步提升马鞍山市公众急救服务保障水平,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急救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AED的救护作用。
什么是AED?
近年来,我国心脏猝死发病率逐年攀升,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黄金4分钟内,迅速、正确使用AED,成功救活率很高。AED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的急救设备,其作用的原理与医院中的除颤仪大致相同。不同的是,AED是为方便第一目击者对心脏骤停者进行抢救而设计,操作简单方便,每一步操作都有语音提示。其最大特点是无需施救者具备高水平判读心电图能力,只要根据语音指示,接通电源,放置电极片,按动放电按钮,即可完成心电图自动分析、除颤。AED常用于各种场合的急救过程中,被称为“救命神器”。
AED如何使用?
当发现有人因各种原因造成心脏骤停时,第一时间拨打120,并进行CPR,如附近有AED,则第一时间进行除颤。使用AED时将贴片,按图上标示贴到伤病员身体对应的位置;将贴片上的导线插到对应位置,接上之后,AED即开始自动检测伤病员心率,此时不要触碰伤员;经AED检测判断,伤病员需要实施电除颤时,即会提示远离病人,按下放电按钮进行一次电除颤后,AED会继续提示进行心肺复苏,并发出提示音帮助施救者有规律地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AED开机后,会附带录音功能,为整个营救行动进行录音。
怎么了解AED急救知识?
通过关注“马鞍山急救”公众号获取急救相关知识,也可查询全市AED地图了解布点位置获取信息,还可通过网上搜索了解到AED和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积极向身边的家人和朋友进行普及。
新闻推荐
袁方在夜查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时强调 强化综合施策联动发力 推动常态长效持续提升
袁方在夜查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时强调强化综合施策联动发力推动常态长效持续提升本报讯(记者况安轩)11月16日晚,市长...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