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报到”后的山南社区党建阵地一角
雨山区建立居民需求响应机制
哨声响,即报到 服务群众零距离
■记者 张令琪 通讯员 徐曼丽
采石街道牛渚社区辖区内部分路段没有路灯,居民夜晚出行不便一直是当地百姓的“心病”。今年4月,社区党委发出了“哨声”——“希望有关部门帮助安装所需路灯”。
“哨声”一响,市政处路灯管理所立即“报到”,联系社区展开现场勘查。牛渚社区内环境复杂,需要安装的点位较为分散,电源点供应有限,经调研后,市政处最终计划新增15杆太阳能路灯。
在完成项目审查、材料采购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后,安装工作正式展开,市政处路灯管理所抽调多名精干人员,驾驶高空作业车和后勤保障车,来到牛渚社区,安装太阳能板、架设灯杆等。7月10日,15杆太阳能路灯全部完成安装调试,并在设置开关灯时间后统一亮灯。看着门前路边装上新路灯,社区居民纷纷叫好:“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摸黑走路了。”
同样的“吹哨”“报到”也发生在向山镇北山社区。北山社区有多支以老年人为骨干力量的群众文艺队伍,经常利用社区舞蹈活动室进行排练,但舞蹈活动室铺设的是普通地砖,没有防护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由于社区经费有限,一时无法解决,于是北山社区党委吹响了“哨声”——“希望有关部门帮助铺设塑胶防滑设施。”“哨声”一响,雨山区住建交运局立即“应哨”,多次派工作人员实地查看,对场地面积进行测量,详细询问社区对舞蹈活动室的防滑设施加装需求,并按流程进行招标,联系施工单位,通过多方协调,最终于9月3日完成了社区舞蹈活动室的塑胶防滑设施铺设。
类似牛渚社区、北山社区这样“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情况,在雨山区还有很多。今年以来,雨山区坚持居民需求就是哨声,在全区建立居民需求响应机制,重点围绕市容环境整治、市政设施维护、社区便民服务等五个方面进行“吹哨”,相关职能部门限时“报到”,推动资源有力有效下沉。截至目前,全区共梳理、上报28个需求项目,其中市直部门认领13个、区直部门认领15个。
为推动吹哨报到项目落地落细落实,雨山区通过建立项目“吹哨”、组织“派单”、部门“报到”、考核评价四步工作法,形成了工作闭环,推动社区党组织与报到部门开展联系对接,及时协调帮助解决报到落实中的堵点难点。
市直、区直各相关部门聚焦部门职能优势,带头深入到需求社区开展报到工作,加快推进“事要解决”,力争早见效、出成果,进而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同时,雨山区借助“雨山红”微信平台,刊载各部门“应哨”情况,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共同参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二季度公示的16个需求项目已基本解决,三季度申报的12个需求项目正在落实推进。
新闻推荐
慈湖河水清岸绿景色美慈湖河是市区境内最长的河流,有马鞍山“母亲河”之称。位于河流中段的慈湖河景观带,整治出新后,大堤步...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