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蒲港新区后港社区老圩内河埂完成加高加固——
筑起第二道防线 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 刘明培 任德玲 通讯员 丁刘彬
7月20日上午10时,郑蒲港新区白桥镇后港社区老圩内河埂,3台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300名民工、81名村民分工合作:挖土、装土、递土包、垒围子……
郑蒲港新区白桥镇后港社区与和县功桥镇相邻。入汛以来,牛屯河北岸功桥段一侧连续发生几次险情。为防止牛屯河功桥段再次发生重大险情、保障后港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7月18日,郑蒲港新区防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派相关单位到现场核实查看、测绘后,于当晚10时30分紧急调集3台挖掘机先行赶往后港社区老圩内河埂低洼处进行加高加固。之后,又分两批调集民工、村民800多人到达现场。最终,经过两天的奋战,这条2.7公里长的第二道防线完工。
一个小时喝了三瓶矿泉水
7月20日,雨终于停了,久违的太阳也现身了。上午11时,后港社区老圩内河埂,一群群穿着橘色、蓝色、绿色马甲的工人们正在施工,他们都来自十七冶集团。
“现在休息一下,等会儿再干。”放下手中的铁锹,豆建华爬上河埂,找来4根树枝插在土包旁,然后用两个蛇皮袋做了一个“顶”,“太晒了,用来遮遮阳。”坐在临时搭建的“遮阳棚”里,豆建华拿起一瓶矿泉水一口气喝下了大半瓶。
今年37岁的豆建华是重庆人,十七冶的一名安装工,也是十七冶应急抢险队的一员。7月19日,接到上级命令,他随着抢险队对后港社区老圩内河埂进行加高加固,一直干到深夜。在休息四五个小时后,第二天,他又来到了现场。
“气温太高了,干了一个小时已经喝了三瓶矿泉水了。”豆建华告诉记者,虽然这两天特别累,但他觉得很值,“抗击洪水、保卫家园,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不停地用草帽来回扇风,戴着眼镜的柯航和顾晓彬坐在休息的人群中特别显眼。“他们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能不能给他们介绍个女朋友呀?”见记者在给两人拍照,人群中有人打趣地说道。
原来,柯航和顾晓彬都是90后,是十七冶集团中冶置业安徽责任有限公司郑蒲港片区项目部办事员。这几天,两人都在防汛一线。
“身边有很多年纪比我们大的人都在大堤上日夜守护,作为青年,我们更是义不容辞。”挖土、扛土包、垒围子……从没干过重活的柯航说,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两天两夜垒起2.7公里长的防线
“今早请住建、管廊、承建三家公司做好人员、物资、车辆、抢险各项准备。”7月20日凌晨5时,十七冶集团武装保卫部副部长魏宁在“防汛抢险”微信群发出了这样一条消息。
早上7时多,载有300名民工的多辆大巴车再次启程赶往郑蒲港新区白桥镇,对后港社区老圩内河埂进行加固。
“郑蒲港新区需要驰援……”7月19日中午,接到市防指的指令,魏宁立即与郑蒲港新区进行了对接,短时间就抽调了2支防汛应急抢险队120人奔赴现场。
“7月11日,公司就成立了4支抗洪抢险队伍,共计200人,并备足防汛物资整装待命。”魏宁介绍说,十七冶集团在汛期前就储备防汛物资麻袋1万条、土工布900多平方米、沙石料1200多立方米、钢管材580公斤以及救生衣、铅丝、桩木等。
“天气太热,大家干活一定要小心,下去前每个人都先拿两瓶水。”站在圩埂上,白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自杨对前来的民工一遍遍地提醒道。因坚守在防汛一线,只睡了三四个小时的陈自杨两眼已熬得通红,“预计20日晚10点这条长2.7公里的堤坝将加固完成。”
新闻推荐
袁方在慈湖高新区督查防汛工作时强调 持续加大抗洪排涝抢险力度 全力保障生命安全生产秩序
袁方在慈湖高新区督查防汛工作时强调持续加大抗洪排涝抢险力度全力保障生命安全生产秩序本报讯(记者余萍)7月20日上午,市长...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