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高新区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慈湖设备分公司技术人员在检验新生产的医疗废水生物强化反应设备
服务“高研值”企业助力“高颜值”发展
489家高企成马鞍山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城市经济核心竞争力在于高新产业,高新产业的关键要素在于高新技术企业。今年以来,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马鞍山市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速、企业研发能力提质、企业科技附加值提升的“高、研、值”,全情服务马鞍山市489家高新技术企业,培优马鞍山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科技企业培育扶持政策体系,提升马鞍山科技创新水平,助力马鞍山市“产业升级突破年”实现“高颜值”。
■文/记者 杨正文 通讯员 陈静 图/记者 王文生
科技转型!高新技术企业凭技术“调头”
进入4月份,位于安徽地理信息(马鞍山)产业园的安徽靓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元国的工作节奏调整为“抢时间模式”。用刘元国的话来说,“频繁出差,对接各项工作,把因疫情耽搁的工作进度抢回来”。
“疫情,既有危机也有机遇。” 刘元国说。安徽靓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立足无人机技术优势,在无人机上加装喇叭和设置自动巡航路线,远程操控喊话。应濮塘镇政府邀请,共投入4架无人机提供防疫宣传服务。经过改造的无人机在濮塘老街上空自动巡航,遇到出门溜达、聚集聊天、不戴口罩的村民马上“喊话”劝导,用提前录制好的宣传音频,滚动播放防疫知识。
这只是该公司为应对疫情的一次尝试。近年来,该公司主打的“智慧控违”是控违这一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马鞍山疫情告一段落,公司就接到了市城管局的订单, 订制化开发“马鞍山市存量违建监管系统”。
“2020年1月20日之前,拿到手的订单有800万元。”刘元国介绍,疫情对公司传统业务冲击不小,公司在做好主营的“智慧控违”业务之外,积极转型秸秆焚烧、重大自然灾害核灾等新领域,转型做数据服务。
据刘元国介绍,公司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基层和基础做起。“3、4月份,我们派出专门的数据采集团队,到濮塘地区拍摄高清地图,把油菜地提取出来。这些油菜花地,就是未来的秸秆焚烧隐患点,这也是我们今年的延伸产品。”
安徽靓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够进行业务延伸和对新市场进行创新尝试,底气源自对技术的投入和市县区科技部门不遗余力的帮扶。“去年公司的年产值800万元,我们有30%用于技术开发,”刘元国说,“今年虽受疫情影响,市场压力很大,我们还是在往1500万元的年产值目标努力。”
企业转型发展根子在自身,第一推动力则来自科技部门。
“疫情期间,市科技局为我们企业提供了很多政策宣讲,这也是我们敢于转型数据服务的底气。”刘元国说。
据悉,市科技局制定《市科技局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核心清单》,通过网络宣讲、上门服务、召开会议、电话咨询等形式,面向全市共489家高企以及2019年新增备案的3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扎实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并提供政策梳理服务,做到无死角、无遗漏。
科技战疫!高新技术企业凭研发做“后盾”
在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大军中,“马鞍山造”的医疗废水生物强化反应设备相当抢眼,它来自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凭借多年形成的研发储备,华骐环保加大创新力度,围绕“疫情医疗废水废气病毒控制、黑臭水体、村镇污水、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零排放”等不同领域,立项了数十个科研项目。由于展开科研攻关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马鞍山市科技局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对接,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把本该在年中发放的省科技重大专项补助,提前三个月启动,按照审核资金的50%先行兑现,并及时发放到位。有效地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助力企业发展。目前企业发展较为顺利,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较往年同期增长30%左右。
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长刘再乐说,“我们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了解到华骐环保公司科研团队项目有资金需求。我们决定把本该在年中启动的专项资金申报提前三个月(启动),并且简化流程,把75万元的资金及时拨付给企业。”
“这笔科研资金的提前到位,为扩大我们科研团队力量,带来了‘及时雨’。”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德伟说,这笔资金的提前到位,也让他们更加有信心完成全年销售收入增长20%的目标。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从研发中获益,市科技局在全市率先完成第一批次市科技政策兑现工作,全市共通过审核项目165项,资金4125.5万元。按照审核资金的50%先行兑现资金2062.75万元,有效支持了企业疫情期间平稳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市科技局还大力提供线上科技服务,疫情期间,线上发布与疫情防控相关科技成果14项,为马鞍山市企业提供各类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线上服务达3.6万家次,同比增长170%,检索量达23万余次。
科技创富!高新技术企业凭高附加值“抢市场”
面对突发疫情引起的市场波动,能及时“转身”的不仅仅是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天沃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也是其中的一家。
“我们以科技为先导,不惜花巨资集中开发多款高标准高端装备制造业需求的柴油机,满足正在执行和即将执行的国家排放法规要求,”安徽天沃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琳信心满满地说,“部分产品将填补省内空白并取代进口。”
该公司于2020年2月17日顺利实现了全面复工复产。截至3月底,已经完全消除了疫情对销售的影响,1-3月份销售多缸柴油机7000多台,较往年同期有所增长。
先于同行洞察市场,舍得投入占据先手。“花大力气对技术进行研发,对产品设备进行改造,研发高附加值产品。” 张琳说,“去年,公司投入研发经费300多万元,今年预计达到800万元。”
企业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同时,也尝到了创新带来的高附加值甜头。“现在基本上生产多少,销售多少,被采购单位运走多少,甚至还出现等候运输柴油机的货车排队现象。”张琳相当自豪地说。逆市上扬、供不应求的局面出现,底蕴来自该公司的科技投入。
为了补齐短板,该公司开发高端农业装备用三缸柴油机,该机可以达到国Ⅳ排放标准,取代进口。通过进一步改进提高,该机可以升级为航空无人机动力。另据介绍,虽然国家尚未执行非道路国Ⅳ柴油机排放标准,但该公司未雨绸缪,研发490电控高压共轨和全电控VP泵柴油机和498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一旦国Ⅳ排放标准颁布,即可在国家检测中心进行排放检测。
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市科技局按照省、市相关要求,积极发挥项目和政策激励导向作用,加快政策落实。“今年以来,我们组织开展科技重点项目征集、凝练和谋划工作,截至目前,已征集凝练科技计划项目219项,项目总投入19.43亿元。特别是组织推荐8个项目申报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科技局副局长端加斌说。
与此同时,市科技局还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和南京都市圈发展机遇,积极筹划宁马两地企业、高校院所共建技术转移机构,目前已建成市经开区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材料研究院、慈湖高新区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共建中科(马鞍山)新材料科创园、博望高新区与南京工程学院共建南京工程学院马鞍山数控装备研究院等。
新闻推荐
郑蒲港新区:党建引领助力长江大保护记者柴胜松通讯员陈鹏近年来,郑蒲港新区按照“港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发展定...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